第12章 提问
题明确,重点突出
记者在提问的过程中,一定要明确采访主题,并始终围绕主题发问。记者要把握好采访的方向和主动权,不要跑题,对受访者脱离主题的谈话要及时加以引导。
明确主题后,记者在提问中不能满足于受访者回答的头几句话,那样得到的信息必定有限。记者应根据受访者的谈话对新闻事件的一些基本要素、典型情节、细节进行细致了解,抓住话头和线索,深入挖掘,多层次、多角度探寻,了解更多信息。
同时,记者提问还应该突出重点,要问到点子上。所谓点子,就是事物的关键之处是人心里最在意的东西。如果一次采访、一篇报道没有重点内容和典型事件,读者读起来一定觉得平淡无味。所以,记者的提问需要有核心问题,要善于抓住有代表性的事例,突出重点,以获得关键材料。记者要根据采访的目的提炼出若干有价值的问题,特别是采访专家、学者时,问题应有深度,这样才能激发对方的谈话兴致,
3. 提问要清晰,表述要简洁
清晰的提问可以让对方知道记者想问什么,这样才能顺畅交流。提问要尽量避免含混清。
记者应该事先想好所有要提的问题,在用语上应当精心设计、推敲,提问的原则是宜短勿长,力求做到简洁明了。这是因为人的短时记忆有限,问题太长,受访者记不清,以数出现这种情形--当记者念完长长的问题后,受访者对记者说:“对不起,请您把刚才的问题前面部分再重复一遍。”有时候,提问越长,对方回答越少,记者甚至得不到想要的息。
表述要简洁,首先是语言简明、句子短小、结构清晰。记者提问要懂得分解和穿插,不要在提问中过多地阐述背景和观点,否则会导致句子过长且重点不突出,还扰乱了受访者的思路。其次是要素简洁,主要是把问题进行分解,大化小、繁化简,把一个多要素问转化为多个单一要素的问题。
4、提问要具体
郭沫若曾对访问他的记者说:“要随便一点,最重要的是不要把问题提得太大。”记者要善于“化整为零”,把一个大问题分解为若干具体的小问题,然后一一提问,获得具体回答后,再“化零为整”。
提问要具体是因为任何事物都有形成、发展、结束的过程,如果记者笼统、抽象地提问或者提问过于宽泛,缺乏针对性,受访者就会不知从何说起,记者得到的回答也只能是程式化的,缺少表现力和吸引力。
具体的问题使受访者易于回答,也可以使记者获得有效的信息。
例如,问一个农民工“请谈谈在这些年打工经历中你对建筑公司的印象?”对方回答这个问题要去回忆自己曾在哪些建筑公司打过工,再组织语言。对于农民工而言,此问题太宽泛,难回答,他很可能采取搪塞或者回避态度。记者得到的答案可能是“还好吧”。
如果将此问题分解为:“建筑公司每月给你们的薪水如何?”“有没有拖欠工资的现象?”“你们对吃住条件还满意吗?”“打工过程中,有什么特殊困难得不到解决吗?”“你们有哪些业余活动呢?”通过这些具体的问题,就可以从不同角度拼接出农民工对建筑公司的描述和态度,同时也获得了建筑公司提供给农民工的“待遇”“环境”等信息。
也不宜提问“请您具体谈一下去年进展?”这样的问题。这个问题中方面的工作进展。这个问题包含的内容太多小时都答不完。
因此,记者的提问不应太过笼统,而应从具体的、简单的事实问起,从新近发生的和容易回答的事情问起,循序渐进,慢慢将受访者引入采访主题。记者应将一个大的、概括的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具体问题,逐个问清。
5.逻辑清晰,层次分明
记者提出的问题要有逻辑性。提问最忌讳的是逻辑混乱,层次不清。逻辑不清晰的提问会使采访混乱,甚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