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战火雄魂 > 第073章 调防中条山

第073章 调防中条山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淞沪会战其实也是蒋介石主动组织和发动的一场反击战。蒋介石就是想通过此战,达到三个目的,一是彻底改变他过去抗战不力的形象,宣示抗战的决心;二是遏制日军疯狂的攻势,打破他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言;三是借此争取列强和“国联”的舆论支持和军事援助。

因此,从战役一开始,蒋介石就下了血本,参加会战的国军,绝大多数都是蒋介石的中央军,但因武器装备上的巨大差距,加之日军据险而守,国军又缺乏攻坚的重武器,加之日军有军舰和飞机的炮火支援,国军攻击受阻,部队损失惨重,日军固守待援。

8月20日晨至8月22日,属于蒋介石嫡系的宋希濂第36师、王敬久第87师、孙元良第88师和夏楚中第98师等国军王牌部队,均在连续的进攻中严重受阻,伤亡十分严重,战局陷入僵持。

8月23日拂晓,日将松井石根率领的2个师团援军先头部队在海空火力掩护下,在狮子林、川沙口、张华浜等方面登陆,蒋介石闻讯,急令军政部次长陈诚为第15集团军总司令,指挥第98师、第11师及刚到嘉定的第67师、第14师以及川军、粤军、黔军等陆续赶来的地方部队,火速分赴各处抗击敌人登陆。

经过连续 3个月的激战,国军参战的60余万人,以60%的精锐部队损失殆尽的代价,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语,超过30万的中国军人为保卫上海献出了鲜血与生命。

但是,中国军队也在此役歼灭了参战13万日军的6万多人,日军也损失了当时近50%的精锐力量,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军的嚣张气焰。

虽然中国军队牺牲巨大,但无论是中央军,还是地方军,他们在战役中表现出来的英勇无畏、宁死不屈的精神,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热情,为内地的抗战准备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经过淞沪会战三个月的惨烈激战,全中国上下凝聚出了一个共识,就是为了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纵使战至一兵一枪,亦绝不终止抗战!”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为悲壮的决定,整个民族决心以全面的牺牲来面对历史危机的挑战。

李向东为此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他想起了之前接触过的许多人对日本的看法和评论,其中有一些人是在日本留学过的,比如云南陆军讲武堂的那些教官,他们谈论起日本来,多数都是由衷的敬佩和赞叹。

一个小小的岛国,为什么能在当今世界横行霸道呢?这恐怕不是每个中国人都能知道究竟的。李向东当然也不可能对日本做到深入的了解,但他毕竟读过云南陆军军官学校,并从一个中层军官的角度,看到了日军战斗力强的背后,是强大的国力支撑和严格的军事训练的结果。

李向东由此明白,一个国家,如果只有贫穷和落后,那就必然处于被人欺负和挨打的地位!包括淞沪会战的失败,主要原因还是中国的贫穷以及军队武器装备的落后,即便中央军和地方军第一次如此齐心合力的拼死作战,最终也打不过拥有军舰、大炮、坦克等优良装备的日军。

李向东此时更是无法知道,就在淞沪会战之后,日军紧追着中国军队溃败的队伍,已经于12月13日攻占了国民政府的首都南京,并对南京的军民展开了空前绝后、惨绝人寰的血腥大屠杀,被屠杀的中国军民远远超出了30万人!

作为一名上校团长的李向东,他当然无法了解抗战的整个大势,他只能把思考的重心更多地放在了当前他们负责防守的中条山这份重任上。

中条山地区虽位于山西省境内,但在抗战时期却不是晋绥军的防区,也不归阎锡山任司令长官的国民党第二战区管辖,而是属于卫立煌任司令长官的第一战区。

从1938年春开始,山西境内的中国军队为减少正面损失,将十数万之众的部队分散于晋南地区,建立防御工事,开展游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