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出鄂入赣,大败而归
不久,上谕下达,委任曾国藩湖北巡抚。曾国藩心想:今后筹饷调粮调人,终于可以由自己做主了,仰人鼻息的味道真的不好受。原来曾国藩虽奉命回籍办团练,却只是在籍侍郎的身份,没有督抚(督抚:总督和巡抚,巡抚管一省,总督管多省)实权,而且创建的湘勇不是朝廷制军,粮饷都要自己筹,经常是吃了这顿没下顿,只能东借西挪,日子过得很不容易。
在衡州练勇的时候,为了筹集粮饷,不得不答应别人一些非分的要求。原来当时湘勇初创,粮饷急缺。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饿着肚子的话打仗也没力气。杨江自告奋勇要为湘勇筹集粮饷,但有一个要求,请曾国藩代他上奏皇上,准许为他祖父杨建在原籍建乡贤祠。杨建是从湖北巡抚任上致士(致士:退休)的,在任上官声很不好。为杨建奏请入乡贤祠,有违自己的良心,但事出无奈,没有粮饷湘勇就要面临解散的危机,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内心做了一番挣扎后,只好违心上奏。不久圣旨下来,准其所奏。杨江如约送来七万两饷银,其他绅商见杨家带头,也捐了几千到几万两饷银不等,湘军算是暂时度过了难关。
可人活着就要吃饭,坐吃山空终究不是长久之计,自己又没有督抚实权,无法筹粮筹饷。果然不久又欠饷了,为此曾国藩想了一个办法,请朝廷发了一堆空白执照,只要给钱就可以在空白执照上填上名字,可获得候补(没有补授实缺的官员)官位,从三品到九品价钱不等。
此风由来已久,说得好听点叫捐官,说得不好听那就是卖官鬻爵(卖官鬻yu爵:出卖官职爵位以聚敛财富)!如此一来,官员良莠不齐(良莠you不齐:指好人坏人夹杂在一起),吏治更加腐败。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很多商贾做官发了财,但是有钱没地位,士农工商,商排在最后。在以农为本的封建社会,商人是让人瞧不起的,奸商奸商,都认为商人没一个好东西,因此这些发了财的商贾都愿意捐一个功名,受到他人的尊重,至少不用遭受他人的白眼。这样就可以取得一些特权,比如见了县官不用磕头,可以平起平坐,这也是他们所乐意的。就比如红顶商人胡雪岩,就是靠捐官取得官位,同时也给他经商带来了许多便利。但是毕竟败坏了风气,当一堆臭钱就可以换来士子十年寒窗苦读得来的功名时,这个社会的堕落就可想而知了。
果然过了没多久,曾国藩就因为这几件事遭到御史(监察官)的弹劾(御史检举官吏罪状)。但在当时这种大环境下,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因为这世界不是书中的理想世界,按照书中的做法不一定能成事,正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有时候为达目的虽不择手段,但只要有益于国家,有益于人民,也是可以的,我称之为曲线救国。
前面说到委任曾国藩为湖北巡抚,但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谢恩折才发出没几天,在巡抚位置上屁股还没坐热,又一道圣旨下达,宣布褫(chi剥夺)去曾国藩湖北巡抚的帽子,赏了个兵部侍郎的空衔。曾国藩谢恩后怏怏不乐,百思不得其解。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不久竟一病不起。
原来那天咸丰皇帝(晚清: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正在养心殿批阅奏章,内奏事处送来武昌、汉阳克复的捷报。咸丰看后,高兴的从座位上站起来,大声说道:“想不到曾国藩一介书生竟建此功勋,朕要重重的赏他。”立刻吩咐内阁拟旨。内阁拟好呈上后,他亲自补上一句:“曾国藩着赏给二品顶戴,署理湖北巡抚,并加恩赏戴花翎。”内阁将圣旨由兵部用火票(递送紧急公文的凭证)递出。没想到第二天祁隽藻听到这消息后,气的一蹦三尺高,要求觐见皇上。来到养心殿,阴沉着脸说道:“曾国藩不过一在籍侍郎,犹匹夫耳。匹夫居闾里(乡里),一呼百应,恐非朝廷之福”。咸丰一听这话,冷汗直冒,幡然醒悟。自己一时高兴,竟没有多加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