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期刊发展的契机
大洋彼岸的老鹰国,《科学》期刊编辑部。
数名编辑正在会议室内开会,他们讨论的正是陆行舟发表的那篇论文。
第一个看到论文的编辑托马斯说道:“这篇论文按照我们原来的标准,可以刊发,虽然有几个关键点隐藏了数据,但可以通过图片,证明他们真的找到了石墨烯批量生产技术,这对整个世界都有积极作用。”
主编杨米尔皱眉道:“可是, 这是夏国的研究,我们之前刊发过纳拉扬·奥斯曼教授团队的论文,他们也在研究这个方向,已经十几年了!”
后面的话没说,但大家都理解什么意思。
都说科学家无国界,但大家其实可不会真这样想。
如果纳拉扬·奥斯曼能出成果,这项划时代的科技, 就是老鹰国研究出来的。
现在他们要是刊发了这篇论文, 纳拉扬·奥斯曼十几年努力将付之东流。
正是因为这个特殊原因,《科学》期刊编辑部迟迟没有给出答复。
突然有编辑开口道:“我们不是要请外面的学者审稿吗?我看不如将这篇论文给纳拉扬·奥斯曼审稿,他是这个领域的专家嘛,我们这样做,合情合理。”
会议室内顿时一片沉默。
因为所有人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要知道,现在陆行舟相当于纳拉扬·奥斯曼教授的竞争对手。
他們都在研究同样的课题。
可是现在陆行舟已经找到问题的最终解,纳拉扬·奥斯曼虽然研究了这么多年,却迟迟没有得出最终答案。
现在将正确答案交到纳拉扬·奥斯曼面前。
相信有了这个参考,即便陆行舟隐藏了一些关键数据,纳拉扬·奥斯曼团队,应该也能找到最终数据。
如果纳拉扬·奥斯曼,也很快把一篇新的论文交过来。
同时,这篇论文比陆行舟做的还要好。
把其中的关键数据也公开。
让其他人也能复制整个实验, 那他们科学期刊,肯定优先刊发纳拉扬·奥斯曼团队的论文。
至于陆行舟的论文, 肯定是直接打回去了。
最终决定权还是在主编手中。
他必须考虑这样做,会不会让期刊的名誉受损。
最终他想到一个办法, 那就是公开这样做,审稿也不单一的选择纳拉扬·奥斯曼教授。
完全可以找四五位相关领域的专家一起审稿。
到时候再把反馈意见发到陆行舟这里。
就算最后真出现了问题,期刊也能推卸责任。
谁让陆行舟不把数据给全,人家审稿学者不能复制实验,没办法认可这篇论文。
担心万一是学术造假呢。
以前科学界的学术造假事件可不少。
前些年甚至因为学术造假,脚盆国一名顶级科学家都自杀了。
当时就是这名顶级科学家的学生发表论文在三大期刊,全世界的学者都觉得论文没问题。
诺奖大佬都给她站台,但是后来因为这个实验,只有写论文的人能重现。
大家这才怀疑有问题。
最终这个女学者身败名裂,她的老师也自杀了。
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小保方晴子干细胞学术造假事件。
说起来很讽刺,2014年被拆穿后,小保方晴子的导师自杀。
2020年时,小保方晴子还把整件事写成书籍,卖上了畅销,赚的盆满钵满。
现实真的很讽刺。
现在主编以数据不详,打回陆行舟的论文,也是参考了小保方晴子事件嘛。
别人无法重现,那谁知道是不是有什么问题。
最重要的是,陆行舟只有学校通讯地址,但是通讯作者却没有大人物的名字,这让编辑部的人胆子都大了不少。
如果他们看到是夏国院士作为通讯作者,也许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