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授权生产,联合做生意
陆行舟的论文写好了,在老师的建议下,决定试试三大主刊。
这三大期刊在学术界基本是最顶级的。
投在国外期刊也不是因为国内的中文期刊不好。
而是投稿时,要看这篇论文的目的性是什么。
大部分夏国学者,如果有上三大顶刊的实力,还是会优先考虑三大主刊。
因为,发表在这三大期刊上,看到的科学家会更多。
陆行舟的主要目的, 就是对所有人宣布,这片学术高地,他占领了!
如果是发在中文期刊上,影响力肯定没那么大。
说不定,别人压根没有注意夏国有这个成果。
但出现在三大顶刊,这几乎是每个实验室都会订阅的期刊,只要能发表,学术高地就占领了。
正在做相关研究的机构,就知道现在这条路已经被堵死。
大家还可以进行研究,但商业价值肯定没有那么高。
这三大顶刊分别为《自然》《科学》《细胞》,全世界都很少有人能刷满三大顶刊获得大满贯成就。
现在陆行舟准备投稿《科学》期刊。
除了《细胞》不太沾边,其他两本期刊都挺适合。
而且这次发表的论文,只有陆行舟一个人的名字,导师什么名都没有挂。
一般而言,在校大学生,不管是研究生也好博士也好。
写出论文后,大概率导师会挂通讯作者。
因为在校学生,很难有真正的设计实验能力,一般都是老师指导下完成的实验。
可陆行舟不同。
他的这个石墨烯制备实验,完全没有靠老师指点。
就连实验室和器材,都是自己的。
林丰池自然不会抢陆行舟的风头,如果挂了他的名字, 恐怕不少人还以为这都是他的想法。
是他为了提携学生,这才把论文给陆行舟发表呢。
论文发到国外期刊邮箱, 等待审核就不需要管了。
陆行舟接下来的工作还有很多, 保密专利的申请很顺利,毕竟是专人专办。
其中两个最重要的数据,甚至没有留存纸面文件。
某部门派了个很有名望的科学家亲自来陆行舟的实验室,全程观看陆行舟的实验过程。
好在这时候,陆行舟已经采购了世界上最小的电子称,能够测量细·菌重量。
还有激光测距装置,成功在现实里完成实验。
过程比较曲折,他做了快10次实验,这才完美成功。
这自然不影响大局。
实验失败的原因,不在数据的问题,而是测量标准还不够精确,无法准确测量需要的数据。
几天后,他就拿到了保密专利的证书。
简直就是特事特办。
让人惊喜的事情还在后面,有了专利后,夏工集团突然派人上门,说是要洽谈合作。
陆行舟在自己的实验室接待了这一行人。
会议室内,夏工集团的代表陈成说道:“我们想要获得石墨烯生产授权,陆同学请放心,我们生产的石墨烯,不会流到市场上,而是内部消化。”
至于什么是内部消化,陆行舟已经提前知道了。
石墨烯材料可以用在很多领域,比如小太阳项目、各种战机、坦克、军舰、航天领域。
只要在金属材料中,加入一定配比的石墨烯材料,金属的坚韧性柔韧性导电性等等都会大幅度提高。
以前还只能在航天领域少量应用。
比如卫星上,但是航母,那么大的块头,将全部钢材都加入石墨烯,那肯定不现实。
但是现在就完全没问题了。
陆行舟申请的保密专利石墨烯干冰制备法,就是用二氧化碳和镁制作石墨烯。
就连电能几乎都不怎么消耗。
有了基础原理,科学家已经想出更大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