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R1830发动机
“这么快?”李衡略有些吃惊,他没想到林同骅的那一组,会那么快完成运5的仿制。
转头想一下,也不觉得奇怪了。
徐舜寿那边是先进的单翼机,换了发动机,速度提升到三百多,也不算慢,尤其是教练机还要考虑安全和种种训练问题,众人是头一次接触,虽然有初教六参考,不免也要从头摸索。
说实在的,运5运输机并没有太多先进的技术,完全靠安东诺夫那惊人的系统整合能力,恰到好处的把各种普通的技术拼接在一起,打造出了一款性价比极高的轻型运输机。
林同骅这边的众人早就熟悉了双翼机,抗战前得来的很多飞机知识都是双翼机的,知识点更熟悉。
一开始赵易还担心发动机改变会影响运五。
“不用担心,活塞5大约五百多公斤,R1830发动机也是五百多公斤,我记得有款1200马力的甚至比800马力的活塞5还要轻一点,最多这个14缸的大黄风比9缸的活塞5尺寸大一点,但对于速度慢的运输机来说,好修改。只要原理相通,整个机体放大一点也不要紧,还能为以后升级留出空间,反正动力足够。”李衡倒是不担心。运5这样的设计并不算难,后世都能成为航校学生们的作业。真正难的是制造。
还有一个原因,李衡也知道。
虽然当初把分成了两组人,两个项目,但两个项目还是有交流,运5的设计完成也有徐舜寿那一组的功劳。林同骅这样大家出来的人,也懂得借助师长们的力量。
运5的一些不算机密的设计,是可以和国内那些专家们合作的。
国内的那些老学者虽然对单翼机的知识点有些跟不上,但同样对双翼机很熟悉。华夏国内现在没有这方面的需求,大部分人才要么被先锋军搜刮,要么挂上了合作的牌子,集中力量搞运5这款运输机,速度自然就提升了。
“发动机的问题很快会解决。”黄志千皱了皱眉头,做了个保证。
他当初从八莫发动机厂跟着先锋军撤退到滇省,后来雷允飞机制造厂不再建设,他一时没有了着落,还是李衡发现他的大名,磨着邀请,在42年底就加入了先锋军,算是先锋军航空领域的老人了。
和雷允飞机制造厂出来的那些人一样,他们最初投身军工枪械制造,后来先锋军有了飞机,才逐步成了飞机修理厂的员工,再后来终于又恢复成了飞机制造厂的员工。
黄志千没有走航空专业的老路,反而因为先锋军的特殊情况和之前在八莫发动机厂的经历,对发动机关注的多一些。这一次大黄风发动机的研制,他也参与其中。大黄风不同于小黄风,并没有进行改良,直接逆向测绘了美国原版货。但材料和机械加工精度的问题,还是让制造出了问题。
“我们制造水平还些差,要不我们先用进口的美国发动机,毕竟这是飞机,一旦发动机出问题,损失可是很大。”有人提议道。
李衡心头一紧,想到了后世。
后世华夏的一些发动机就是因为性能不佳,问题很多,被人担心安全问题,得不到应用。没有试错,哪里来的后边的正确?试错都是有代价的,没人承担试错复出的资金和政治上的代价。
“我敢!”李衡想到了自己现在的情况,终于心中一松,“权力有时候也挺有用。”
他面容一肃郑重道:“我们研制发动机和飞机,是为了面向未来,建立我们自己的航空体系。无论是飞机还是发动机,我们需要积累经验,细细琢磨,不用着急。”
若是对某些人,他这么说,自然会有人偷懒磨洋工。但眼前这些人,他很放心。不用他催,每个人都想为抗日做一份贡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他现在不是催,而是要缓。
无论是运输机,还是教练机,先锋军都不着急。
运输机有美国人的,教练机也用美国人的,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