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请
非一脸的得意:“看来你倒是有些见识,但你不必故意讨好于我,这改变不了什么。” 成蹊继续说道:“方才我所说的这些货物产地,近一些的离上都千里,远一些的数千里之遥,公子可知道,这些东西是如何从农人、渔人和匠人手中,到了公子的身上?” “笑话,自然是有商人运到市集上来贩卖。” 公孙非话音一落,自己愣了一下,脸上稍稍有些尴尬之色,学堂中一些人此刻也偷偷看了看自己身上的东西。 成蹊微微一笑:“原本农、工、商、虞四者,是百姓衣食之原。农、 工、虞从事生产,商从事流通。商人不辞劳苦,冒着巨大的风险,将农工虞之所出的东西运到需要的地方,靠自己的劳动吃饭,为何在公子眼中,就是蛀虫?” “那皆是因为商人只追求财富,与国与民争山海陂泽之利,又让田园荒芜,对国家毫无用处。”公孙非还在嘴硬。 “在座各位多是世家子弟,出生便衣食无忧,什么都不需要做。即便如此,公子们也会担心有一日没有财富地位对吧?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要不断追求财富,为何普通百姓就不能做商贾追求财富而要安于贫贱?” 学堂内一片哗然,赵敬也依旧一言不发地看着二人,脸上并没有多的情绪。 公孙非此刻有些恼怒道:“若不约束商贾,那么国家投机取巧之人会越来越多,一个国家都舍本逐末,那又如何富强?说到底,只有目光短浅的无知之人,才会将商与农工虞放在一处。” “各个诸侯国,未必都有肥沃的土地山海,但许多国家却能因地制宜,比如代国依靠卖出染布国力日渐强盛,曲国靠卖海货成为最强大的诸侯之一,因为国家富强,天下人才接踵而至,繦至而辐凑。所谓各劝其业,乐其事,如今天下交流日盛,天济的重农抑商早已不合时宜,为何要墨守成规呢?” 成蹊话音一落,就听得有人拍手叫好,众人循声看去,竟是公孙兼在拍手称好,一旁的子珪和另外几人也陆续跟着拍手起来。 公孙非恼羞成怒地朝公孙兼喝道:“公孙兼,你是脑子有问题?方才他讥讽的不也有你吗?你还在长他人志气?” 公孙兼笑道:“那又如何,我觉得成蹊说得很有道理,今日也受益匪浅,看来我也要奋发图强,努力多追求些财富了。若有机会,我还要跟司徒、司空大人探讨一番呢。” 众人也都笑了起来,赵敬一直用手捋着胡子,却并没有说话。赵纠此刻也顾不得看赵敬脸色,拉住成蹊笑道:“我虽然没听懂你说的是什么,但我觉得你太厉害了。” 成蹊微微一笑,下意识地瞥了子珪一眼,子珪此刻也正微笑地看着成蹊,成蹊赶紧避开了子珪的目光。 --------------------------- 赵敬并没有给成蹊和公孙非的辩论做任何评论,只是给众人讲了讲天济和各诸侯国对待商贾缘由和现状。 课间休息的时候,赵纠拉着成蹊去方便,成蹊虽然也想去,但还是忍住了,赵纠只好自己先出去了。 公孙兼和子珪走到成蹊身边,成蹊赶紧起身,公孙兼和子珪与成蹊主动报了姓名,彼此寒暄几句,成蹊记着之前赵敬的话,只是说父母是洵国人,但没有提及惠阳成氏。 公孙兼在一旁问道:“那你师承哪些老师,可有门派?” 成蹊有些不好意思道:“不瞒公子,我家并什么财力供我四处拜师,我的父母便是老师。” 公孙兼和子珪脸上都露出惊讶的神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