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大夏风云录 > 第25章 袁崇焕和阿敏的结局

第25章 袁崇焕和阿敏的结局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下之人,谁不服督师之忠义,而谅督师之苦心。

臣子之义,生杀惟君。苟利于国,不惜发肤。且与其死于敌手,何如死于国法?孰得孰失,请公三思。”

这番话终于让一肚子怨气的袁崇焕,平心静气下来。这个时代,生杀惟君啊,半点不由人,无可奈何。

当下,狱中的袁崇焕提笔给辽东将士们写了一封信,让他们再次入关,回京解围。

几天后,辽东将士接到了袁崇焕的亲笔信,失声痛哭。当即,祖大寿率关宁铁骑二次入关。

辽军的归来,加上马世龙等各路勤王兵马陆续到来,皇太极便又撤兵。他不敢再浪了。

实际上,皇太极的这次行动,大金很多人是持反对意见的。大金一些贝勒曾劝说,“我兵深入敌境,劳师袭远,若不获攻入边,则何以为归计?”

临走时,皇太极再布了一个局,留下阿敏大贝勒,驻守滦州、迁安、永平、遵化四城。

后来,祖大寿会同马世龙等人先后收复四城,其中祖大寿收复滦州,辽将何可纲收复永平,辽将靳国臣收复迁安,四城中有三城是辽东将士收复的。

阿敏见大势已去,连夜逃出,东还沈阳。

然而,辽东将士的浴血奋战并不能救袁崇焕一命。最终,朱由检定下袁崇焕十二条大罪,其中最大的一条罪是通虏谋叛。

朱由检的原话是,“袁崇焕通虏谋叛,罪不容诛。尔廷臣习为蒙蔽,未见指摘,今后有朋比行私、欺君罔上者,三尺具在。”

也就是说,皇太极入侵,就是袁崇焕勾结引入的。你们这些廷臣为他蒙蔽,“未见指摘”。

幸好,崇祯大帝目光如炬,一眼就看出袁崇焕这个“汉奸”和努尔哈赤、皇太极父子勾结已久。

至此,己巳之变落下帷幕。

皇太极的政治水平远高其父,但其军事指挥水平不怎么样。

这一次入侵,其实是一次很冒险的行动。

最危险的时候就是广渠门、南海子、左安门三战被袁崇焕连败的时候。

这时候的大金部队士气低迷,而陆续赶来的各地勤王兵马已初步形成包围圈。

如果皇太极再败一次,士气就崩了,再想全身而退可就难了。

而就在这时,朱由检急召袁崇焕、祖大寿入京城。接下来袁崇焕入狱,祖大寿远遁。

缓过劲来的皇太极马上回头,捶死满桂。

其余勤王兵马战战兢兢,皆不敢上,直到祖大寿返回。

所以说,关键时刻还得有人帮你一把。从某个角度来说,朱由检无疑是皇太极的贵人。

袁崇焕下狱后,负责巡关的御史方大任上疏劝崇祯,声称:“各路援兵止有袁崇焕一旅可恃。”

内阁四名大学士也力劝朱由检。大学士成基命叩头为袁崇焕求情,劝道:“敌在城下,非他时比。”其他大学士也劝,“临敌换将,兵家所忌”。

但朱由检叹道,“势已至此,不得不然”。

请注意朱由检此时的用词,是“势已至此”,不是“罪大当诛”。罪名是后来才慢慢加的。

的确,袁崇焕一入狱,前来勤王的关宁铁骑马上就弃皇帝而去,也坐实了朱由检的猜测。

这支劲旅听袁崇焕的,但不听我朱由检的啊。此时不杀袁崇焕,何日杀?

在袁崇焕下狱后,朱由检开始的诏书中,袁崇焕的罪名主要有两条,“不先行侦防”和“坐视淫掠”。叛国大罪是后来研究出来的。

“朕以东事付袁崇焕,乃胡骑狂逞。崇焕身任督师,不先行侦防,致深入内地,虽兼程赴援,又钳制将士,坐视淫掠,功罪难掩,暂解任听勘。”

朱由检为什么在取得优势局面的情况下,急招袁崇焕回来呢。因为,他怕袁崇焕一旦入了山海关,再缉拿他就不好办了。

袁崇焕的叛国大罪有没有人证和物证?有的,一名被俘虏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