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大夏风云录 > 第57章 努尔哈赤在忙些什么?

第57章 努尔哈赤在忙些什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有些大夏朝臣开始觉得毛文龙悬据海外,大权独揽,建议朝廷设一重臣,去皮岛节制毛文龙。

天启五年二月,兵科给事中李鲁生奏道:“海外之事当设一文臣,稽核功罪,综理钱粮。”

天启五年九月,登莱巡抚兼武之望认为,毛文龙专制海外,糜饷饰功,擅权横恣;请朝廷设立巡抚、兵备道节制东江镇,查点钱粮,稽核功罪。

但在大学士顾秉谦的坚持下,东江镇一直没设立巡抚,也不受辽东督师、经略管辖。毛文龙成为了大夏唯一一个不受文官节制的总兵。

在柳河之败引发的與论压力下,孙承宗、山海关总兵马世龙双双辞官。虽然孙承宗找到辽东兵败如山倒的病因,但医治不了大夏部队中诸多弊病。

天启五年十月,大夏皇帝同意孙承宗辞去,让新上任的兵部尚书高第接任,成为第九任辽东经略(或督师)。同时,蓟辽总督也已换人。

天启三年十月,因王象亁告辞,皇帝任吴用先为蓟辽总督,后又换王之臣。

而辽东巡抚换得更勤快。天启三年六月,辽东巡抚阎鸣泰因和孙承宗不和,辞职。皇帝任张凤翼为辽东巡抚。后因张凤翼主张弃辽,只守山海关,再被罢免,由喻安性接任。

自与大金开战以来,大夏的兵部尚书、辽东经略(督师)、辽东巡抚这三个重要岗位就频繁换人。

这肯定不是什么好事,说白了就是帝国董事长——皇帝既不知道辽事的问题在哪,也不真正了解下属,只是道听途说,一次又一次换人。而同时,大臣们辞职的现象越来越多。

这说明大夏的政治生态实在恶劣,没有干事创业的环境。很多人选择了躺平,不愿再为帝国效力了。

高第刚上任几天,辽军就献给高第大人一份见面礼——士兵集体起哄闹饷。其原因就是朝廷很久没发工资了,拖欠辽东军饷高达一百七十余万。

“关兵鼓噪起于额饷之不继。”

而令高第更头大的是,因为给蒙古的赏银续续断断,林丹汗把蒙古骑兵撤了。往后只能靠自己的力量守辽东了。为了给新的经略撑住面子,大夏皇帝挤出了四十万两白银给高第,发了一部分欠饷。

士兵闹饷的事情暂时压下去之后,又一件事情让高第吓出了一身冷汗。那就是辽军人数对不上。

当初交接工作的时候,孙承宗拍着胸口说有兵力十一万七千,可高第仔细一清点,总共才五万八千兵。

情急之下,高第赶紧写报告给兵部,告孙承宗一状。面对高第的指控,孙承宗轻描淡写地回了一句:“请高第大人再核实一下,如真是如此,就请户部按五万八千人的名额来领军饷吧。”

看到孙承宗的回复,高第直接傻了眼,按照十一万七千人来发饷都集体闹饷了。如果按五万八千人来领军饷,不用努尔哈赤来打,底下这帮士兵可能就真接兵变了。

无奈之下,高第只好揣着明白装糊涂,再上书向兵部解释,是自己搞错了。后来,王之晋就这事指责孙承宗,认为柳河之败导致了大量逃兵,才造成辽军仅剩五万八千人。

“柳河之败止存五万八千,即如中辅疏以十二万,以六万二千之兵归于何有”。

实际上,辽军只有五万八,其主要原因是吃空饷。大夏部队谎报军功、虚报军饷这种做法是普遍现象。

可以说,大夏所有部队的实际人数都比名册上的人数少很多。山海关守兵名册人数有七万,但全是虚数,而且是兵少将多。这些老油子,日久生变,哗变、滋事常有。

从天启二年正月广宁大败,到天启五年十一月高第到辽东上任。在这三年十个月内,为何不见努尔哈赤有什么动静?

努尔哈赤之所以迟迟没有进攻大夏,和天命七年三月的一场会议有关。

广宁之战后的二个月,努尔哈赤在沈阳召集各贝勒、各大臣,召开帝国的最高级别会议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