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初识老乡
工作的这些日子,我观察到,公司亚马逊那边基本都是两个星期备一次货,备货那两天仓库才会忙,加上工厂有时候排单不满的时候,工人可以过来帮忙。
当老板的,就是要把人效,人均产出做到极致。
作为员工,觉得不就是多招两个人吗,但是站在老板上思考,多出的两个人,一年算下来,就是一笔费用了。
要多站在更高维度上思考,很多事情就能想清楚了,毕竟屁股决定脑袋。多观察,才能学习得更多。
其实,我还是挺开心的,因为我觉得这是接触跨境零售的一个契机,之前在分析B2B的时候,刚好发现,跨境零售正如火如荼,而且未来将大放异彩,正好可以学点东西。
我不喜欢抱怨,因为我相信很多不经意的东西,只要善于发现,就能看到其中的机遇。
第二天,我们到了仓库,和亚马逊部门的人一起在包装。
亚马逊部门也是三个人,不过对面都是和尚,没有女的,平时我们这两个部门的交集并不多,到了工位上,基本都是各自做各自的事情。
星期日我的工作就是给产品贴标,在贴的时候,我们也就跟做亚马逊的人聊起天来了。
“你是潮汕人吗,你的口音挺像的。”亚马逊部门的张大海好奇地问着我。
“是啊,我是潮阳那边的。”
“我们是老乡呀!我是惠来那边的。”
“这也太巧了。”
“我们住的那个地方靠海。”
“那岂不是天天吃海鲜?”
“是呀,吃的鲍鱼既鲜美,又大颗,靠海吃海,我们吃海鲜都吃腻了。”
我和张大海唠起了家乡。
作为我们部门吃货的谢雅婷,一听见海鲜,眼睛就亮了。
忙问,“可以过去你们那边吃吗,我好羡慕你们那边吃的东西。”
张大海很大方说,可以的,找个时间一起过去,我请客。
当我们各自聊到自己的工作时,我说你们亚马逊部门增长得太快了,是有什么秘诀吗?感觉每个月都在增长。
张大海说,做亚马逊就是这样的,产品起来了,就特别快,新店铺刚开始基本没啥自然流量,需要去推广,积累了一定好评后,就能慢慢做起来。现在才推起来一款产品,后期可能增长得更快。
我之前一直听别人说亚马逊的利润很高,今天刚好可以问一下,我跟我这个老乡提了我的疑问。
老乡说,“像这款产品,我们基本都是卖三十美金左右的,发货都是发海运。”
张大海卖的产品跟我们一样,他手里拿的平板套,工厂价其实也就是二十多人民币,我在心里暗暗称奇。
我暗想:要是真的那么容易赚钱,老板为什么不大力扩展亚马逊部门呢。
“我们做国际站每天都要烧广告,你们亚马逊的广告费应该很高吧。”我不解地问着。
“何止是高呀,之前新店刚运营的时候,单一个月就投了一百多万人民币的广告费。现在广告没那么猛了,订单也开始起来了。”张大海说着。
难怪之前财务拿月报表给老板看时,老板一筹莫展。
我想起了经理之前私底下跟我们说的,“他们亚马逊部门刚开始做的时候,每个月都亏了两百多万,就我们B2B这边一直都是赚钱的。”
现在看来是倒是真的,难怪经理当时略有得意之色。
我明白了一个很实在的道理:那就是不能单单看别人做得好了的项目,然后就盲目上马。像做这个亚马逊,要是没做过的,看见别人做得很好,自己就马上冲进去,这是很致命的。
做事前还是要做好充分的分析,想一想别人为什么能做起来,成功的关键点是什么,自己有没有具备同样的条件,还有时机对不对,要做系统性的考量。
毕竟每个人的资源和天赋都不一样,全方位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