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新闻信息量
响新闻传播效果:一是受众难以迅速准确地把握新闻要旨,看或听都感到别扭,至少觉得顺畅。二是出现语病。写长句、用复杂的句式,写到后面往往忽略了前面的用词、结构,容易出现词语搭配不当、句子成分残缺或不合逻辑等失误。三是电子媒体中口播新闻,长句话一口气说下来,难免出现不该停顿的失误,甚至可能由于断句错误造成严重的后果。
总之,新闻报道写作要讲究字斟句酌。
四、新闻报道的段落要短
新闻写作要简洁明了,每个自然段都不长,一个层次内容可以由几个自然段构成。因为受众往往在匆忙中阅读或收看、收听新闻报道,新闻报道要为新闻受众在视觉、听觉和思维上提供“一眼功效”。
遗憾的是,不少新闻报道,特别是消息,不论长短,往往都是“三段”式。每一自然段包含过多的新闻事实或内容,条理不清晰,报纸版面上黑压压一片,易让受众读起来不得要领或倍感局促、压抑。
新闻报道写作应当提倡:一个自然段写清一个新闻事实;一个自然段说明一个意思。新闻写作“多分段,段落短”的好处有三:一是每个自然段只讲一个新闻事实或一个意思,便于受众集中注意力,把握新闻要旨;二是一个自然段形成一个阅读点,让受众保持足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耐心读完全篇新闻报道;三是使报纸版面上能有所“留白”,疏密有致,从而让受众感到“悦目”。
总之,新闻表述也要讲究辩证法。“文贵于达而已,繁与省各有当也。”“洁净者,简省之别名也。洁则意多,减始能净。”“状情写物在辞达。辞达则二三言而非不足,辞未达则千百言而非有余。”“多而不觉其多者,多即是洁;少而尚病其多者,少亦近芜。予所谓多,谓不可删逸之多,非唱沙作米、强凫变鹤之多也。”“意则期多,字惟求少。”中国古代文论家的这些论述是符合辩证法的,值得记者借鉴。
第三节 同量的新闻信息与最有效的信息符号
新闻报道中,同样数量的信息符号,其新闻报道信息量大小同所传递的新闻信息多少成正比。增加新闻报道的信息量应在表现形式方面下功夫:运用尽可能少的信息符号来表达新闻信息。
一、注重炼字炼句
新闻写作要注重炼字炼句。
1.删除可有可无的字、句、段
新闻报道要力求篇无冗句、句无冗字,尤其是空话、套话、车轱辘话,必须删除。鲁迅在《答北斗杂志社问》中指出:“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在《致张天翼的信》中,鲁迅又说:“将无之亦毫无损害于全局的节、句、字删去一些,一定可以更有精彩。”
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曾经指出,“写作的技巧,就是删去写得不好的地方的技巧"。的确,炼字炼句如同雕塑,把不需要的地方尽数削去,只留下必要的,这才能体现鲜明的艺术形象。
遗憾的是,我们平常的讲话、文章、新闻报道中,经常出现冗句、冗字。请看以下例子。
例一:他把右手向上举起,从头上摘下帽子来,先拿在手里,然后扇了扇风,又戴到头上去了。(含标点39字)
修改1:他用右手摘下帽子,扇了扇风,又戴上了。(含标点19字)修改2:他摘下帽子,扇扇风,又戴上了。(含标点15字)
分析:修改2比修改1更为精练,无冗句、冗字。
例二:平时,他从不以老自居,不摆老资格。(含标点17字)修改:他从不摆老资格。(含标点8字)
分析:“不以老自居”和“不摆老资格”的意思是一样的。留下“不摆老资格”,就足以表达要说的内容。“平时”一词也可以删除,因为文中的“从不”已经体现了时间概念,再加上“平时”,不仅冗繁,而且还容易产生歧义。
例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