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走进智人部落
,他们没有任何盛水的容器,或者是不懂得水有运输的方法。
由于没有水的运输方法,所以他们必须每天都长途跋涉几十里路去有水的地方去喝水,不管是老人还是小孩,亦或是病人,否则就是死路一条,只能被渴死。
那么有人会好奇地问,为什么住的地方离水源那么远,住的近点不就行了吗?
实际上,他们也想住的近点,但是行不通,没有那个条件,在非洲这块大陆上,水源是宝贵的,也是稀缺的,猛兽们也必须是经常要喝水的,而此时的智人还远没爬到食物链的顶端,也经常是食肉动物的猎物,所以在水边的危险性是最大的,因此人们是不能住在水边的,必须保持很远的距离。
还有一个原因是人们选择住的地方最好是洞穴,或者有大树,不能在一望无际的平原上,这也是为了躲避猛兽夜里的偷袭,所以水边也是不合适的。
所以人们选择住的地方离水源既不能太近,又不能太远,还要考虑这个地方是否适宜居住,因此找到一个宜居的地方是多么不容易啊。
喝饱了水之后,就全体又要出发,女人们向着山区出发,到那里采摘果子。这里的人个个都有很强的攀爬大树的本领,所以别看她们是女人,在很高的树上摘果子不会有任何的问题。采摘到果子之后,就会用兽皮包裹起来,再走几十里的山路,回到部落里。一天的辛苦是我们无法理解的。
而男人们就会在甘巴和甘恶的安排下,搜寻动物的足迹,或整体或分成几个组,集体狩猎。
一般的猎物都是中小型食草型动物为主,有野兔、羚羊、有时也会狩猎到较大型的动物如角马、斑马等。如果猎到了动物,他们就会把猎物抬到部落里,如果是较大的动物,就会把它分解成稍小一些的几块,方便大家携带。分解的工具是石块,只是这些石块的一头是被打制或磨成尖的。
狩猎的地点也是有一定讲究的,当然这不是智人们大脑聪明,而是长期形成的经验。
人类的祖先大约在2000万年以前的时候,生活在浓密的森林之中,那时生活在森林中的是大猩猩和人类的共同祖先。他们的食物是没有多少肉食的,主要是以果类为主,也吃一些草类。他们的主要活动场所是在森林里的树上,他们是无法抓的地面上的大型食草动物的。
这样长期进化的结果是,他们没有食肉动物的奔跑速度,也没有快速切割大型食草动物尸体的牙齿,他们只能吃一些小型动物,但他们善于攀爬,在森林里生活的无忧无虑。
由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张裂拉伸,逐渐形成了贯穿非洲大陆的东非大裂谷。东非大裂谷的形成对东部非洲的地理环境、气候、植被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于大裂谷的岩浆堆积和抬升作用,大裂谷以东形成了大范围的高原和台地,陆地抬升导致气候变化,与温暖湿润的裂谷西部森林地区相比,大裂谷东部炎热干燥,树木稀少,成为典型的稀树草原。
由于东非的茂密森林逐渐退化为稀树草原,人类祖先不得不到地面生存,人们的食物也被迫发生变化。原来森林里丰富的果类随着森林的消失而大量减少,人们的饮食中只能选择更多的肉类,通过智慧和工具捕捉一些大中型动物。
但是人类没有食肉动物那样能够快速切割动物的牙齿,不能在最短的时间就地把动物吃掉,这样很容易引来其他大型食肉动物,不仅吃不到食物,本身生命都有危险。比如斑鬣狗这种动物,就是典型的机会主义者,一发现别的动物抓到了猎物,就会成群结队的来抢夺,包括狮子的猎物也不放过。
人类那时力量很渺小,远远不能抵御这些动物的进攻,还时刻要防止自己成为猛兽的猎物。既然不能就地快速吃掉,就采取远途搬运的办法,成群结队把食物快速搬离到穴居中,这样也可以供养其他成员。尽管如此,人们还是经常收到猛兽的伏击,不但带不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