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小偷
农村的夏天闷热,那个年月还不知道何为空调,就算四个翅膀带个灯的的风扇也是90年左右的记忆了。
胡同里的小伙伴们相约着去河里抓鱼洗澡。来河里洗澡大人们是不管的,可能水浅没什么危险,也可能大人们心大。没有千叮咛万嘱咐的烦。因此那时的孩子也算是无忧无虑。
从家里到河边有大约3里的路程,几个小伙伴们有说有笑,叽叽喳喳的就来到了村东头的小河。
河水清澈见底,太阳晒的几个小家伙已经大汗淋漓。在距离河边几步远的地方,伙伴们都早已经脱的光溜溜的了。看吧,大家黑的都很匀称,绝不会出现城里孩子那种生活安逸的白。刚吃罢午饭的缘故,小肚腩都鼓鼓的。个个身上匀称,似乎没有半点脂肪。
扑通,扑通,扑通。一眨眼的功夫笑声就没有了,只看到看似平静的水面。不一会,一个个小黑脑袋就在不远处的水里露了出来,那一排排或整齐或残缺的小牙显得分外的白。原来这是他们的必演项目—扎猛子。就是看谁在水里憋气憋的久,同时手脚并用让自己在水里往前快速移动。不论输赢大家都笑的那么开心。
打水仗,往身上涂沙子,那种快乐在老J成人后去过的无数沙滩都体会不到那种快乐。
玩水玩累了,小伙伴们就开始抓鱼。抓鱼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工具,有时候会用玻璃瓶,那种吃完罐头剩下的瓶子,用绳子在瓶口系一个提手,然后往里面放一点骨头或者馒头。鱼游进这个敞口的玻璃空间,享受着美食,不知不觉就被孩子们当成了当天的晚餐。这些小鱼往往是小豆鱼。
那些藏在水草里的鲫鱼才是孩子们的最爱,毕竟自投罗网和亲手抓获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只见小伙伴弯下腰,屁股蹲在水里,在水草下摸索着,不一会就见小伙伴在尖叫,“抓到一条鱼,抓到一条鱼”。小G往往这时候就会去河岸边的泥洞里去找他最爱的螃蟹,抓螃蟹的快乐是一般人体会不到的。用现在时髦的话说,就是痛并快乐着。为什么会痛?因为当你的小手伸进岸边泥洞的时候,如果里面有螃蟹,他就会用他的大钳子夹住你的手,在你疼的哇哇叫的同时,又内心充满了喜悦,心想这只螃蟹肯定不小的。
就这样,大家玩的各得其乐,不知不觉太阳就有点西斜了,天空飘起了几朵红色的云彩。忙碌了一个下午的孩子们都有点饿。因为那时候也没有家长带水带饭的习惯,不怕脏的孩子会掬几口清澈的河水来喝几口。那时候的河里好像没有什么所谓的寄生虫,或者即使他们存在,小伙伴们也并不在意。
“家走吧”,不知道谁说了一句。是啊,有点晚了。就这样,大家收拾好自己的收获,把鱼穿在马尾巴草上,螃蟹当然得用手拿着,不时的炫耀一番。
回去的路上,路过西瓜地,可把孩子们高兴坏了。也不知道谁第一个钻进了西瓜地,拿起西瓜来砸开就开始啃了起来。这个不熟,那个也不熟,好像还没到西瓜成熟的季节,并没有瓜农在看瓜,或者是瓜农也回家去吃饭了,因为现在的瓜不熟,所以很少丢失。但是这孩子们却不知道这一点,他们渴坏了,将西瓜往石头上一磕,或者用拳头捶几下,西瓜就破开,有的瓜瓤微微泛红。就这样,西瓜碎了一地,没几个能吃的,回家喽。
村子不大,村子里的熊孩子也就那么几个。到了晚上吃饭的时候,西瓜地的主人,邻居二爷爷就气呼呼的来到了小J家。“你看你们家小子做的好事,西瓜糟蹋了一地,你们得好好教育教育孩子,想吃西瓜,等熟了爷爷给他带几个过来,不能糟蹋西瓜。”小J藏在母亲的身后,不敢说话,拉着母亲的衣角偷偷的看着二爷爷。二爷爷也没有很责怪的意思,毕竟都是孩子,他们两家是本家,吓唬吓唬也就得了。
母亲觉着过意不去,收拾了一点家里仅存的从供销社买的口酥,去二爷爷家赔不是。小J是跟着的,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