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银行的构想
但是……
你听着,就会觉得他是对的!
唐继尧忍不住深吸口气:“叶城,大才也!还是女儿有眼光。”
……
大才。
什么是大才?
如果叶城只是以前的诗词歌赋,那还不算什么……
这个时候。
这几个“策论”一出。
那就简直屌爆了。
先进的思想,吊打所有人。
从意识形态,到发展策略。
齐活了。
所有人脑中都忍不住冒出一个想法来。
还有什么。
是这叶城不会的?
……
韩家所有人,这个时候也是一脸懵逼,不只是韩家,还有田家,陈家等一大群豪族,都魔怔了。
特别是现在跟随叶城打拼的这些人,此次叶城的这些理论,着实让他们如沐春风,醍醐灌顶,找到了当前热河行省发展的纲要与规划……
江南在大燕,绝对是屈指一数,有着经济基础,民意基础,以及文化基础的。
在大燕王朝摇摇欲坠,各地起义军成型之时,各大家族和总督,在想一个问题。
怎么如何立世?
如何在天下大乱之时,自保,甚至有可能逐鹿中原。
而今。
所有人都如醍醐灌顶,眼前浮现出一条康庄大道。
最后,就是最重要的一环,流通货币,开办银行!
“银行?”这个词一出,所有人都是一脸懵逼。
“这银行的意思,便是票号?”
大部分人知道这个。
叶城笑道:“并非简单的票号!”
其实在华夏古代,早就有了很多银行的雏形。比如票号,比如钱庄。但他们的业务,主要还是保存欠款,货币兑换,汇兑业务。
说起来,叶城为什么会有这个想法?
很简单。
因为大燕的发达,所以这大燕也有自己的银号。大燕票号,又称汇兑庄或票庄,是一种金融信用机构。开始主要承揽汇兑业务,后来也进行存放款等业务。
华夏的封建社会经济,到了明代中叶以后由于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国外白银流入的刺激,商品货币经济有了较为明显的发展。这种发展延续到清代前期,特别是康熙、乾隆时期,国内政治安定,农业生产发展,商品货币经济较前更为活跃。
国内市场扩展,不但有众多地方性市场兴起,而且全国的大市场也在逐步形成之中。清人刘献廷说:"天下有四聚,北则京师,南则佛山,东则苏州,西则汉口,然东海之滨,苏州而外,更有芜湖、扬州、江宁、杭州以分其势,西则维汉口耳。"
商品经济的发展为商品的转轨开辟了广阔的流通幅度,自然地对货币金融提出了新要求,促使封建金融机构开始突破单纯兑换范围,逐步过渡到信贷阶段。另方面,埠际贸易开展,使商品流通幅度扩大,出现了不同地区债务清算和现金平衡等新问题,于是需要汇兑专业化。
其次,社会商品货币经济已有所发展,对金融业的发展提供了一定条件。银币的广泛使用,大致是从明英宗正统时(1436--1449)田赋折收金花银开始,万历年间(1573--1620)实行一条变法,规定向政府交纳的田赋、徭役、土贡、杂役等按人丁土地的一定比例全部并入地亩,折银征收。
这一税制改革,是华夏历史上封建劳役经济转向货币经济的一大进步。但是后来由于社会危机的加深和货币使用普及受客观条件的约束,一条变法并未能全部贯彻执行。清初,对赋役规定银米兼收,后来除了部分清粮外,几乎全部征收银两和钱。17世纪后,清朝的征收赋役和发放薪饷一律用银。而且货币地租也有新发展。
我们知道,从产品地租到货币地租的转化,要以商业、城市工业、一般商品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