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写给抑郁患者的情书 > 第三章 慎言少语 克制倾诉的欲望

第三章 慎言少语 克制倾诉的欲望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量,在于关键时刻的果决,短促有力、掷地有声。喋喋不休的冗长叙述,只会绵软无力,味同嚼蜡。

才华横溢的人,若是没有能够映衬自己价值的作品或者成就,很容易给人造成油嘴滑舌、巧于辞令的虚浮之感。就像是一道花哨却没有营养的菜肴一般,偶尔远观,赏心悦目,靠近品尝,却空洞乏味。

越是到了关键的时刻,越是要沉下心来,静观其变,以不变应万变,耐心笃定,熬过了幽暗和苦闷,才能迎来破晓和欣喜。

抑郁患者,往往都是非常有才华的。但是长时间的孤芳自赏,或是被人抛弃的自我怀疑,会令他们脆弱不堪的神经遭受到极大的打击,从而陷入自怨自艾、怨天尤人之中。这是因为他们需要通过他人来证明自己的价值,如果他人否定自己,那就是对他们自信的完全摧毁。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钝化自己的情感,才能让抑郁者从自我否定中慢慢走出来。克制自己的表达欲,多倾听、多理解、多向外提供情绪价值,到对方真正需要的时候,再用自己精准的表达去为他人排忧解惑,用恰到好处的关心和真心实意的关怀去温暖他人,让激情内蕴,让情感发酵,敏感细腻的人所酝酿出来的感情总能更加醇厚香甜。

曾经有个小国到中国来,进贡了三个一模一样的金人,皇帝十分高兴。但是小国的使臣出了一道难题:这三个一模一样的金人哪个最有价值?

皇帝思来想去,试了许多办法,还请来工匠仔细检查,称重量,看做工,没有发现有任何区别。怎么办?皇帝十分苦恼,使节还在宫中等着答案。泱泱大国,如果连这种小事都无法解答,实在有失上邦之仪。最后,一位老大臣想到了方法。

皇帝将使节请到大殿,老臣胸有成竹地拿出三根稻草分别从金人的耳中插入:第一根稻草从金人的另一边耳朵出来了;第二个金人的稻草是从嘴巴里直接掉出来;而第三个金人,稻草进去后掉进了肚中,没有任何响动。老臣当即说道:第三个金人最有价值!使节默默无语,点头称是。

做人,要多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谨言慎行,不要随便发表议论。听不进别人意见的人与祸从口出的人都不会成为胜利者。只有多闻慎言,多见阙殆,凡事心中有数,才能更好地做人做事。

抑郁患者,往往长时间处于被孤立的苦恼之中,有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感觉。而若是生命中偶然出现了一个能够跟自己情感共鸣、愿意听取自己的表达的人,我们就像抓住了一个救命稻草一样,肆无忌惮的宣泄自己的感情。

其实,用现在比较流行的话说,哪有那么多的情感共鸣,哪有那么多的相互理解,很有可能,只是对方的情商和智商都在自己之上,正在对自己向下兼容而已。

我们都听过祥林嫂的故事,当祥林嫂第二次来到鲁四老爷堂前时,她“两颊上已消失了血色”,“眼角上带着泪痕”,身体和精神是大不如前了。她泣不成声地向她的主人诉说着她的阿毛的悲惨的故事。

祥林嫂也可能没估计到,她的故事居然有这么好的“社会效果”,因此,她反复地讲起她那令人心碎的故事。

但话讲了一遍,就不是新闻了。讲了两遍,就是重复,重复的东西也就没人喜欢听了。在那样的旧时代,人们的同情心也是有限的。当祥林嫂三番五次喋喋不休地讲她的阿毛的故事时,连“最慈悲的念佛的老太太们,眼里也再不见有一点泪的痕迹”了。

其实抑郁患者们很多都跟祥林嫂很像。刚开始的时候,我们的情绪输出,得到了他人的同情和帮助,但是我们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他人高情商的表现,并不知道这是一种他人品行高尚的“向下兼容”行为,而是想当然地将它理解成“感同身受”、“情感共鸣”。我们错误的将对方当成自己的知己,认为对方在所有的问题上都能够跟自己感同身受,这才是最大的误解。

我们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