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 第七十八章 二更
了鲜明的以贝币作为的区域,且在不断扩大。
当时,海贝的主要输入路径是穿越沙漠的陆路。
等到十六世纪,大航海时代到来。
海贝的运输方式迅速发生了变化,始于印度洋的大船,开往了北非与西非。
很快,陆路运输被海路运输取代,而且非洲使用海贝作为货币的区域越发深入非洲内陆。
葡萄牙人率先到来。开辟了从欧洲到亚洲的贸易新航路。
新航路途径量产海贝的印度洋,也会途径将海贝作为货币的西非。
一个巨大商机由此诞生。
在印度洋低价购入海贝,把它当作为压舱物,不会占用在欧洲能售出高价的东方货物空间。
返程途中,顺手把海贝卖到非洲,赚取一笔高额差价。
自此之后,非洲形成了以海贝为主体的货币体系,其铸币源头落入了欧洲人之手。
继葡萄牙之后,荷兰、英国相继涉足暴利的海贝贸易。
在十八世纪开始了血腥残忍的黑奴贸易,把人彻底物化,用海贝换取了黑奴。
被当作货物售出的不只是活人,还有当地的黄金。
在欧洲人的推动下,非洲的海贝货币化更加彻底。
等到了十九世纪,欧洲多国废止黑奴交易,并不是停止掠夺资源而是将人力资源变更为自然资源——棕榈油。
十五世纪欧洲人就知道非洲盛产棕榈树。
随着自然科学体系在欧洲不断发展,十九世纪开发出更多棕榈油的用途。
通过氢化可以将植物油加工制作成为人造黄油,为城市中的劳工们提供了热量食物。不求吃得好,起码要吃得饱。
另外,棕榈油在工业方面用途广泛。
比如作为肥皂原料,用于城市灯油照明,以及可以用作工业润/滑/剂等等。
只看英国,十八世纪末从非洲贩得的棕榈油约每年157公吨,而到了十九世纪中叶已经高达每年3万多公吨。
这些贸易对非洲以贝币结算。
海贝的原产地本来是印度洋一带,而为谋求更高的暴利差额,德国率先寻得新的货源。
殖民北非,掌控了北非沿岸的环纹海贝栖息地,以新的海贝取代了以往来自印度洋马尔代夫的海贝。
彻底把控货币的源头,以买入卖出为1:10的差价,赚到盆满钵满。
海贝贸易在二十世纪迎来残酷结局。
二战结束后,全球货币体系重塑,海贝被彻底踢出局。
曾经象征着财富的货贝,在失去了货币价值后,不能说是一文不值,但也只能作为极其廉价的纪念品。
贝币亡了,而非洲大陆的资源被欧洲殖民者残酷掠夺,其经济体系被摧毁,徒留满目疮痍。
这就是丧失铸币权的惨痛历史教训。】
水镜前,朱元璋与朱棣皆是眉头紧锁。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而从非洲血泪史反观大明的境遇,历史上的华夏应该也遭遇了相似掠夺。
下一刻,咕咕的话证实两人推测正确。
【非洲被掠夺走大量资源,从清朝到民国中华大地也是遭受相似劫难。
悲剧太多,数也数不清。
今天只举其中一个例子。刚刚提到非洲被掠夺了棕榈油资源,而中国也被掠夺了与「油」相关的财富与资源。
之前的视频,我们提到过大豆的妙用,它能够制作豆浆、豆腐等食物。
与今天不同,截止清朝以前,大豆不似芝麻、油菜籽被大规模炼制食用油。
大豆模用于榨油的发展过程,恰是中国农产品资源被外来殖民者与侵略者掠夺的缩影。
上图。
如图所示,我们可以看到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中国所产大豆的去向。
且说清朝乾隆在位时期,英政府派出马戈尔尼访华,这段历史已经广为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