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1850再造中华 > 第44章 十三行首

第44章 十三行首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曾任两广总督,都有太子少保衔,被时人敬称为宫保。

第一次鸦片战争前,林则徐来到广州禁烟。伍德彝的祖父伍秉鉴为十三行首,被逼来到洋商聚集的商馆前下跪,恳求洋人交出鸦片。

战后,世界首富伍秉鉴对满清失望透顶。他写信给美国朋友罗伯特·福布斯,称:“如果我现在是青年,我将认真地考虑乘船前往美国,在你附近的某处定居。”

此时的伍德彝,面对着团勇的包围,忍不住生出了同样的心思。他在惊恐之余故作镇定,说道:

“我乃伍家子孙,与你们何怨何仇?你们若有胆量,前日何不围攻英国的军舰,今日却与我为难?”

民团有个头目冷笑道:“洋人那里,自有官军对付他们。我们民团专门打击教民、买办,专打你们这些假洋鬼子。”

伍德彝困窘无助,想逃又无路可去。

他是旗昌行的贵客,若有什么闪失,旗昌行也难辞其咎。

唐约翰见状,手里拎了把手枪,带着几个随从,毅然走出洋行门口。

张黑仔、黄大牙和刘旻虎见状,就要出手相助。若此番帮唐约翰、伍德彝解了围,买炮的事也就有着落了。

没想到,杨烜却拦住他们,示意他们静观其变。

果然不出杨烜所料。唐约翰出马,只会火上浇油。

团勇见洋人出头救伍德彝,情绪更加激动。他们撸起袖子,手持火枪长矛,在门口堵出一道人墙,挡住了唐约翰的去路。

周围聚集了许多华人,此时唯恐天下不乱,在一旁瞎起哄。

此情此景,倒令杨烜想起了清末时的义和团。中国人一向都有爱国传统,但此时这个大清国,已是日薄西山,朝廷上下昏聩无能。

民众都有着朴素的爱国心。可朝廷无能,不知奋发图强,反而一再闭关锁国。

这些民团有力无处使,有爱国心无处宣泄,只能到商馆面前寻衅滋事,只能拿华人买办出气。这,不正是日后义和团吗?

若民智不开,民众都向义和团的方向发展,国家民族就没得救了。

杨烜暗下决心,一定要尽快普及教育,开启民智,避免义和团式的灾难。

眼下,唐约翰进退失据,民团群情激,伍德彝身陷重围。形势千钧一发,一旦擦枪走火,必将又是一场灾难。

时机一到,杨烜向张黑仔等人使个眼色,示意他们上前解围。

众目睽睽之下,张黑仔、刘旻虎、黄大牙三人脱去上衣,露出挎在腰间的手枪,走出了洋行大门。

张黑仔是混血,一脸凶相。他上身纹满了蛟龙出海图,这是南洋海盗常有的纹身。

南洋海盗以凶残勇猛著称,个个都是亡命之徒。张黑仔在纹身之外,又有数道伤疤照耀在阳光下,无言地诉说着昔日的血雨腥风。

黄大牙身上纹的也是海盗的文身,却没有伤疤。

刘旻虎没有文身,却有很多伤疤。明眼人能看出来,这是重刑犯受过监狱酷刑后留下的伤痕。

受过这种酷刑,往往不死即残。眼前这人能逃过酷刑,除了要有惊人的意志力,还要在黑白两道通吃,才能买通官府,死里逃生。

民团可以欺负伍德彝这样的富商、买办,可以在洋人面前耍横,却不敢得罪南洋海盗、重刑犯人。

因为他们知道,眼前这三个人都是亡命之徒,个个穷凶极恶。得罪洋人、买办,法不责众。若得罪了海盗,非家破人亡不可。

民团怂了,也不敢再讹诈旗昌行、伍德彝。那头目撂下几句狠话,带着团勇匆匆离去。

一场危机,很快便消弥于无形。

伍德彝摆脱困境,连忙向杨烜答谢,又询问杨烜姓名,以备酬谢。

伍家乃十三行首,富可敌国。若能得到十三行的支持,黑旗军岂不如虎添翼?

有那么一瞬间,杨烜很想告诉伍德彝,自己就是杨烜,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