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教乱
第二天,监狱里关进来许多新的囚犯。
令杨烜意外的是,这些囚犯个个趾高气扬,既无脚链也无手链,连象征性的麻绳都没有。
那些平日里耀武扬威的狱卒,此时也像孙子一样,在这些囚犯面前点头哈腰、唯唯诺诺。
这可真是奇了怪了。从古至今,狱卒都是大爷,囚犯都是孙子。今儿个怎么反过来了?
杨烜正在纳闷时,一个中年囚犯住到了杨烜隔壁。他在狱卒面前吆五喝六的,一会儿嫌屋子暗,一会儿嫌牢房里被褥脏。
一个狱卒在旁边小心地赔不是:“这位爷,油灯和被褥马上送到。咱这里条件差,您原谅,将就一个晚上吧。明天臬台大人那边走个流程,咱立马恭送您出狱。”
那囚犯来火了,说道:“一个小小臬台,竟敢抓我们教民。现在洋大人的军舰还在珠江口外候着呢,一个臬台也敢在洋大人面前撒野。
“今天老子受尽委屈,住进了牢房。你们要是伺候得不周到,小心我明天告诉洋大人,让臬台撤了你们的差事,夺了你们的饭碗!”
狱卒在一旁唯唯诺诺,小心赔笑道:“大哥息怒。外面民团人多势众,个个拿枪带棒的。您委屈在这儿对付一夜,臬台大人也好向民团那边交差。那些民团无法无天,您何必跟他们一般见识呢?”
囚犯哼了一声,说道:“民团全都是银样镴枪头,他们敢跟洋大人作对,简直是活得不耐烦了。臬台也不是个好人,为虎作伥。回去告诉他,别以为手上有民团,就敢跟洋大人叫板!”
囚犯还在骂骂咧咧的,狱卒已经不敢再接话。
后世皆言满清闭关锁国,实则并不尽然。自清初起,满清一直开放广州、厦门两口对外通商。后来,满清关闭厦门口岸,只留下广州一地对外通商。
广州作通商口岸,洋人不得入城,只得在城外与十三家商行进行贸易。这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广州十三行”。
凭借着贸易垄断地位,广州成为华夏最为富庶的地方,十三行商人也赚得盆满钵满。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满清被迫开放五口通商。广州自此失去了贸易垄断地位,城市繁华一落千丈。
按照战后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五口通商章程》,洋人有权进入广州城,并在城内租房居住、经商、传教。
洋人耀武扬威,势力一度盖过广州官府。不少传教士也混入广州城内,积极开展传教工作。一些不法之徒趁机入教,借洋人之势为非作歹。
譬如,洪秀全科举失败,创立了拜上帝会。拜上帝会的基本教义,便来自他在广州考试期间无意得到的基督教小册子。
日后,洪秀全还曾亲赴广州,拜在传教士罗孝全门下,悉心钻研基督教义。
百姓入了教,便得到了教会的庇护,称之为教民。教民犯罪,教会往往出头帮忙,官府莫敢深究。
现在,这些教民进了监狱,却口出狂言,丝毫不把官府放在眼里。
杨烜见状,便有心刺激一下隔壁那个教民囚犯,问道:
“这位大哥,听说现在的两广总督是徐广缙。徐大人可是林则徐的崇拜者,态度非常强硬,组织了数十万人的民团。洋大人再厉害,也不过区区上千人,怎能与十万民团争高下呢?”
那教民一听,顿时起了劲,说道:“嘿,我说你是真不上道。洋大人虽然人少,却有坚船利炮。民团虽然人多,却都是乌合之众。以乌合之众对坚船利炮,你觉得徐大人有胜算吗?
“我看这徐大人,十里八九是想沽名钓誉,借机向皇上邀功。他要是敢凭民团与洋大人开战,太阳要从西边出来,我以后路过总督衙门得绕着走。”
这教民已经收了监,依然如此嚣张,就连两广总督都不放在眼里。
观一叶而知秋。
一个普普通通的教民,自恃有洋人保护,就敢口出狂言。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