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乡试舞弊
经历过岁考、科考,就有了参加乡试的资格。
乡试的正、副主考官,由皇帝任命在京的翰林及进士出身的部院官员充任;协助主考的同考官,又称“房官”,由省内进士出身的官员担任,监考一般由巡抚充任,阵容极其强大。
主副考官到达目的地后,不得和地方官员有所接触,也不能与外界联系,直接住在贡院里,称为“锁院”。
乡试共三场,持续九天,八月初九考第一场,考经义;八月十二第二场,考论、判、诏、诰、表;八月十五考第三场,考时务策。
七月下旬,南直隶乡试主考官终于揭晓,赫然是:前浙江道巡按御史吴文亮。
如海、林晚皆是聪明绝顶之辈,一闻此消息,吴文亮来林府吊唁之时的无脑之语再次浮现于耳边,很明显,那是在透露某种信息!
也就是说,吴文亮早知道他会被选派为南直隶乡试主考官,为何早知道?细思极恐……
乡试素来由一众考官共同出题,吴文亮一人并不能做主,他所透露出来的信息应该不是考题,那么,是什么意思?
林晚百思不得其解。
科举舞弊,考官轻则罢官、重则杀头,大清因科举而兴的文字狱数不胜数,然而舞弊仍然不止。
久而久之,舞弊的潜规则变为说一些一语双关的话,全靠考生悟不悟。拉关系?请托?泄题?不是,这种潜规则,完全找不出罪名呐,人家不就是应时应景地说了一句话嘛……
永臻五年八月初八,金陵。
天还没亮,林晚下了马,任光祖、任光宗两兄弟忙递过灯笼,转身牵马,一同进了聚宝门。
林晚素来自食其力、自力更生,无丫鬟,无长随,如今来金陵参加乡试,一人委实不便,索性把任家兄弟当长随使。
光宗脑筋灵敏,可接管书坊;光祖颇有蛮力,可接管打行。
此时,光宗整理考篮,光祖收拾烛台、炭炉,林晚叮嘱道:“不要忘了,打听牙人,打听贩卖人口的,一旦买家和薛家、冯家扯上关系,就立刻去向薛家二老爷禀报!”
两兄弟都说:“记住了!”
林晚此举,自然是为了“香菱”。
到贡院门外,但见天色将明,残月沉沉,灯火忽明忽暗,秦淮河靡靡之音不绝,朝天宫、大报恩寺、江南贡院等庞大古朴的建筑群若隐若现,仿佛披着一层神秘的外衣。
林晚拿出林黛玉亲手制的天青色荷包郑重审视良久,因担心搜检时被官兵破坏,于是先交给了光宗。
忽有考生争先入场,吵吵嚷嚷的不成体统,巡抚标营、江宁府衙役马上奔来维持秩序,颇有雷厉风行之势。
排队之后,搜检极为严格,主考、副考、房官坐定观看,要去掉考生的衣服,然后进行全方面的搜索,外到考篮、内到食物,上到头发,下到鞋袜,都要搜个遍。
吴文亮威严而坐,如此多的考生,不可避免的有很多熟人,但他最在意的还是那位。当下扫过正在穿衣的林晚,心下暗暗送了一句“好自为之”。
浩浩荡荡的一万多考生,斯文扫地、毫无尊严地过了严格的搜检,在房官的带领下,进内龙门,于贡院二进转了几个弯,就看到一丈多的荆棘围住号舍。号舍为砖石建造,有一万多间,一排排分布于二进东西两侧,比号舍更高的是明远楼、瞭望楼,上面分布着盯着考场的冷面官兵。
不少考生直打哆嗦。
林晚按号进舍,官兵很快来关门,乃说道:“小相公要出恭,就叫我。”
“好的,谢谢小哥。”
号舍内设施简陋,只有两块木板卡在墙上,下面一块是“坐席”,上面一块是“桌案”。晚上睡觉的时候,把上面一块拿下来,拼成“床铺”。
八月初九,晨曦初露,秋风稍显冷冽,明远楼钟声响彻整座贡院。
明远楼上,吴文亮大声道:“锁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