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4章 以观中原时变
的进犯。 说不定韩魏两国都要掺和进去。 这一场中原大战,注定是胜负难料的。 而不管是怎样的结局,赵国还能继续延续下去。 只因吴国现阶段已经没有足够的兵力攻下赵国北方的代地。 让赵鞅逃跑吗? 听见赵无恤的这番话,赵鞅只是摇了摇头,道:“无恤,寡人是赵国的国君,赵氏之主,晋阳是为国都,是赵氏基业所在之地。” “寡人,要与晋阳同在,不会活着离开晋阳。” “君父!” 赵无恤急切的叫了一声。 “报——” 这时,一名宿卫连滚带爬的进入大殿当中,向赵鞅禀告道:“国君!不好了!吴国前军已经进抵晋阳,距离都城不足二十里!” 情况很是危急。 到了这种时候,赵鞅还能镇定自若,意味深长的看了一眼赵无恤,道:“二三子,寡人心意已决,要与晋阳城同在,生死与共。” “但,你们可自行离去。” “寡人的最后一道诏令——改立赵无恤,为赵国储君。寡人薨后,赵无恤即刻继位,二三子都应向侍奉寡人一般,侍奉新君!” 一听这话,群臣都潸然泪下的跪了下来,大声允诺。 “臣等……谨遵国君诏令!” 赵鞅早就有心罢黜了太子伯鲁,立赵无恤为储君,这在赵国,早就是人尽皆知的事情了。 甚至于,作为当事人的伯鲁都屡屡谦让,表示想让位给赵无恤。 为何? 赵鞅的偏爱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则是伯鲁才能平庸,不堪大任,做一个守成之君都够呛,何况是身处乱世,山河破碎的时候? 让伯鲁接手一个残破不堪的赵国,最后的结果,一定是让赵国彻底走向灭亡。 而赵无恤则是有赵鞅之风,年少就博闻强识,有容人之量,做大事而不拘小节。 由赵无恤统领赵国,成为新一任国君,就算不能使赵国崛起,跟吴国分庭抗礼,想必也能让赵国继续延续下去,而不会如同昙花一现,泯然众人矣。 “君父,儿臣不敢接此诏令!” 赵无恤哭着鼻子,哽咽道:“儿臣不敢为国君,更不能弃君父于不顾。” “儿臣,愿与君父你同生共死!” ”痴儿!” 赵鞅长叹一口气,道:“由我赵鞅一人殉国,一人死社稷足矣,你又何必陪葬?若是连你都死在晋阳,赵国岂能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不必多说。你即刻带着群臣以及剩余将士,前往中山国,请求中山人庇护。” “中山国与我赵国是近邻,虽时常不和,几次战争,而今却不乏唇亡齿寒之感,中山人一定会接纳你们的。” 赵鞅死意已决,是任何人都无法规劝的。 他为何一心求死? 为的,只是想成全赵无恤。 作为一国之君,赵鞅将赵国带到了山河破碎的边缘,让整整一代的赵国青壮,几乎全部战死沙场。 赵鞅愧对赵人,愧对赵氏的列祖列宗。 他要是不死,赵人也无法重新拾起信心,兴复赵国。 赵无恤知道赵鞅的决心后,终于咬了咬牙,泪流满面的朝着赵鞅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