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1章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等太子恒、公子鸿、计然、范蠡等大臣都离开后,孙武又单独留在滋德殿当中,似乎有话要跟庆忌单独说。 “大王,臣请大王加封臣大都督衔,都督巴蜀、南郡、南阳郡、汉中郡诸军事,节制诸郡文武之权。” “凡秩二千石及以下之官吏,若触犯法令,不利于灭秦大计,臣皆可先斩后奏。若战事陷入胶着,各地之赋税粮布等,臣可自由调度!” “请大王允准。” 话音一落,孙武就一脸郑重其事的神色,朝着陛台之上的庆忌下跪,言辞很是诚恳。 在这个事情上,孙武实属胆大包天。 庆忌作为一国之君,生杀予夺,一言以蔽之。 他不给的东西,臣下不能偷,更不能抢。 而孙武这一番请求,不是让庆忌将吴国西北诸郡的军政大权,全都托付于他之手吗? 这要是换做一般人,庆忌说不定已经一声令下,拉出去处死了。 但,这是孙武,他的请求是事出有因的。 吴国要发动的灭秦之战,势必不会顺利,以至于西戎八国可能出兵救秦,一起抗击吴军。 在这种情况下,战事就极有可能陷入拉锯。 从吴国本土,即金陵方向调配粮秣辎重,一路上不知道要损耗多少的粮草,使用多少的人力。 倘若孙武有节制西北诸郡的权力,则是可以通过巴郡、南郡、南阳郡、汉中郡,以及随后可能添置的蜀郡。 这五个郡来供养大军,作为吴军的前沿军事基地,可以源源不断的提供粮秣辎重。 只是,这样一来,掌握了西北诸郡军政大权,手中又握着二三十万大军的孙武,难免会成尾大不掉之势。 万一孙武割据自立,自己建国称王,到时候庆忌根本无法控制住局面。 对于领兵出征的将领,庆忌自然会授予大权,实在是临机决断之权,节制诸军,甚至是控制一两个郡的权力。 只不过,庆忌又怎能毫无保留的相信孙武? 人心难测! 就算是自己的儿子,庆忌都不可能毫无保留的信任,更何况是孙武? 常言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庆忌远在金陵,无法遥控前线的战事,知晓时局。 若是他屡屡插手其中,发出不合时宜的命令,即便是稳赢的战局,恐怕也有可能会落于下风,甚至是崩盘…… 好比隋炀帝杨广第一次征讨高句丽的时候,各路隋军加起来已经超过了一百一十三万,而为大军运输物资的民夫是隋军的两倍,隋直接、间接的参战人员已经超过了五百万。 按理说,这么多的兵马,就是一人一泡尿,也能淹死高句丽人了。 但是,隋军最后却以失败而告终。 原因何在? 庆忌认为,这其中最大的原因,莫过于隋炀帝不给诸将临机决断之权,时常遥控前线的战事…… 要知道,最开始在辽水会师的时候,隋炀帝为了防止将领轻兵掩袭孤军独斗去争取功劳名声以邀勋赏,所以命令他们分为三道,但凡有攻击军事行动,必须要三道之间相互通报,不许轻军独进。 而且,军事进止都要先奏闻隋炀帝,等回复命令! 辽东城的高句丽军数次出击不利,于是据城固守。 隋炀帝下命令攻城,又命令诸将,如果高句丽要投降,就应该安抚接纳,不要再纵兵进攻。 辽东城将要被攻陷的时候,城中的高句丽军队就声称请降,隋朝诸将奉隋炀帝的旨而不敢继续进攻,而是先上奏隋炀帝,等回复命令到达,城里的高句丽军已经准备好了防御,再次开始抵抗。 这样的情况重复了好多次,隋炀帝仍然不醒悟,以至于使隋军错失良机。 即使之后炀帝亲自到前线指挥,但士气已经衰落的隋军在辽东守军的顽抗下又僵持了一个月也没能拿下这个城池。 前车之鉴,后车之师。 像这样的例子,在历史上比比皆是,庆忌又怎能不引以为戒? 庆忌用人,一向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 他敢于任命孙武为大将,统兵二三十万出战,就是并不怀疑孙武有不臣之心。 只是,这都督西北吴郡,临机决断的权力,庆忌要是赐给了孙武,恐怕遗患无穷。 “长卿,寡人赐你临机决断,先斩后奏之权,只是不必节制诸郡。粮秣辎重补给之事,你不必担忧,寡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