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难题
”戏忠喝了一大口水,放下碗说道。
“怎么?志才也学奉孝那家伙?
有什么难事就直说。”刘恢白了他一眼,戏忠这种态度,通常是有事上门。
“最近,收到了大量申请加入新民会的申请。
我们这边工作量有点大。”
戏忠说得很轻松,但是刘恢能想象到,这种事情是多么麻烦。
辽东十多个县,如果都放在这儿,的确是个大问题。
“你的意见呢?”
“殿下,目前没有合适的意见。
新民会目前并不是官方组织,但是我们所有人都清楚他的份量。
如果这个机构下沉到地方,会不会尾大不掉?谁能制衡他们?
好不容易分出的多权分立,最后又回到老路。
因为官府的人大部分都是新民会成员,这个机构负责的人,其实变相掌控了地方。”
戏忠的话,让刘恢心里十分不平静。
这的确是现实情况,这样一个机构谁来制衡?
刘恢初期想法是,新民会未来是一个聚集有理想一群人的一个机构。
而未来会独立去创建多个政治性的机构,类似新民会。
而现实的情况,往往脱离自己掌控和预判。
儒家文化里面,把引路人看得很重。
比如朝廷里面,某人向朝廷推荐你担任某个官职,事成后,你就变成了对方门生。
刘恢最担心就是这个问题,新民会如果变成这种情况,那大家不是又回到了原点吗?
有一点,刘恢和一些人看法是有区别的。
比如:水至清则无鱼。看上去话没错,其实就是给了贪污最大的空间,吏治在华夏几千年一直是大问题。
原本这句话是针对交朋结友,然而,不少人嫁接到治理国家上,给贪腐找了一个巨大的借口。
他记得,未来在东南亚,有一个以城市命名的国家,建国时间短,但是异常繁荣,里面华夏人占比很大,但是清廉闻名于世,因为他们没有这样的空间,腐败就是腐败,那怕一张纸。
赚钱放在明面上,在规则之内,桌面下的潜规则会让百姓深恶痛绝。
今天戏忠说的事情,让一贯自我感觉良好的刘恢,有点束手无策。
“志才,你提出的问题的确是个大麻烦。
把新民会置于任何机构都不是合理的。
我有个建议,能否由当地百姓推选出德高望重的人来负责,这些人平时不用办公,每年定期审核,再由监管部门来监管。
地方上也会逐渐成立廉政分署和百姓大会。
这些人担任的时间为两年一届,不得连任,只有名誉,没有任何公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