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大汉形势 秦淮崛起
议确有其道理,不过在当时情况下,州牧的存在只能是一种悖论:郡级官员拥兵自重,就设立州级官员压制;州级官员也拥兵自重,谁来压制?
显然,从后世观察,汉末的州牧绝大多数恰恰成为整合各郡小豪强的大军阀,正是这些大军阀之间的战争将东汉彻底撕裂。而汉末第一位州牧,就没带好头,正是这位提议设立州牧的刘焉,到任后大搞割据,给后来者做了个“最佳示范”。
就在汉灵帝犹豫时,传来一些报告,称益州此时郤俭在当地胡作非为,有关他的非法勾当谣言四起。而并州刺史张懿、凉州刺史耿鄙则接连被反贼杀害。一系列的事件似乎冥冥中在帮助刘焉,向汉灵帝证明着刺史制度亟需修改,需要忠诚的朝中大臣空降地方,放手给他们权力去地方上拨乱反正。
《三国志·刘焉传》载:会益州刺史郤俭赋敛烦扰,谣言远闻,而并州杀刺史张壹,凉州杀刺史耿鄙,焉谋得施。
汉灵帝最终采纳刘焉提议,第一批任命了三个州牧:益州牧刘焉、豫州牧黄琬、幽州牧秦淮,秦淮灭乌桓,迫降东部鲜卑,还给刘宏奉献白马100匹、黄金千两、白银万两、还有十名金发碧眼的洋鬼子美女。
秦淮的举措对于刘宏真是雪中送炭,赞美秦淮是肱股之臣,为官之楷模,又赶上刘焉提议州牧制。秦淮不光成为幽州牧,还封蓟侯,朝廷不少大臣反对,觉得秦淮太年轻又拥兵自重,不宜掌握太多权柄,刘宏也一度动摇,但是刘宏国库空虚,想要找那些大臣支援一点,一个个就三缄其口,仿佛不认识刘宏,刘宏认清了他们的嘴脸,认为还是秦淮忠心,至少能为皇帝分忧,平定边患,还会做人,缓皇帝的燃眉之急。
单说刘焉,作为州牧制度提议者,汉灵帝自然报以厚望,加封其为阳城侯,授其监军使者权力,以便让他去捉拿横征暴敛的益州刺史郤俭。
刘焉出发前,之前提到的董扶请求担任蜀郡属国都尉跟随刘焉,太仓令巴西郡人赵韪更是辞去官职跟随刘焉入蜀。这里的蜀郡属国,并非真正的“国”,而是少数民族归附的聚居地,级别相当于郡,蜀汉建立后此地改设汉嘉郡。赵韪在刘焉集团地位非常重要,该人在后续文章中还将有进一步介绍。
刘焉以州牧身份前往益州,本意是远离中原躲避战祸,而且据董扶所言益州有“天子气”,可行至荆益边界却发现道路已被封死,益州最高长官竟然无法踏足益州。
原来,有一伙自称黄巾军的叛军在益州境内起兵,为首二人叫马相、赵祗。当时益州百姓生活状态也不比中原好多少,二人振臂一呼两天内就募得数千人,他们迅速攻杀绵竹县令李升,又攻破雒县杀死郤俭,替刘焉把目标任务给完成了。一个月之内,这伙益州黄巾军连破三郡,聚众多达数万,马相趁机自称天子。
面对如此多叛军,刘焉完全没办法。幸好有位益州从事贾龙,带领数百士兵在犍为东部边界据守,聚拢逃往的官员百姓后,扩充了一千多人的部队。贾龙带领这支部队反攻叛军,把刚称帝没几天的马相赶跑,很快平定了这场叛乱。
赶跑叛军后贾龙便派人迎接刘焉,这样,益州牧刘焉在本地士人的热烈欢迎中正式进入蜀地,然而,刘焉回报给贾龙等本地大族的,却不是信任与合作,而是铁和血。
秦淮整合好了势力后,努力发展农业和商业,对于地方豪强,采取拉拢一方,打压一方;文官不足就实行军管,让权利集中在太守的手里,治安由军队维持,但异地郡府会每日相互巡逻兼管,百姓可以异地反馈地方问题,也可以找本地官方解决;税收方面则是异地执行,由州牧府派人先统计。
幽州还派军队帮助百姓开垦土地,足量分配给百姓,禁止私自买卖土地,有多余土地的可以到郡县备案,由官家高价收购,有私自买卖土地者,郡守都会被要严惩,买家会被抄家灭族;其次鼓励发展商业,这样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