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写作缘起(序)
从1840年的第一次鸦片战争算起,我们中华民族这不到两百年的历史是以前几千年没有过的屈辱和精彩,清末民初更是波澜壮阔,精彩纷呈。而我准备书写的这段故事是从民国中期开始的,可以说那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否极泰来的开始阶段。读者大大可以把这本书作为纪实文学来看;对于我的亲朋好友来说可以作为我们家族史最近的一部分来看。我会尽量去实地调研后再动笔,但是毕竟也有近一百年了,可能有些事实已经无法还原了,只有通过我已经了解和掌握的实际情况做一些符合逻辑的艺术加工以保持故事的连续性。
我们家的老宅在襄阳市樊城区的汉江边,原来有一栋墙有一百多年历史,不幸在千禧年被政府征收拆掉了。在我小时候还看到过墙里有蛇出来吞掉了一只鸡,虽然是只只有一两个月的小鸡,那条蛇也够吓人了。
我爷爷是全面抗战以前从河南新野经过长途跋涉到湖北襄阳谋生,然后入赘到襄阳的,不知道我爷爷到襄阳的时候那栋墙是不是已经存在了?从年龄上推算我爷爷出生在民国初年,毕竟在解放前要到十五岁以上才可能会成家的。这一点有待我去论证,在正文中我一定会给出一个详细的年代。如果我爷爷还活着的话一定是超过一百岁的,所以本书命名为《百年襄阳》,是以我们祖孙三代经历的时代为背景的。我奶奶是土生土长的襄阳人,年龄和爷爷相仿。爷爷是在1966年去世的,我还没有出生;奶奶是1980年去世的,我还不到五岁。在我的记忆中对二老都没什么印象,当然在我还没有记事的时候肯定见过奶奶的。
我的父辈们都是在襄阳出生的。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入赘的缘故,我大姑是跟着我奶奶姓范,我大伯,父亲,小叔都是跟着爷爷姓张(我们这个张姓毫不谦虚的说:一般一般世界第三哦);还有一个小姑过继给我奶奶的一个结拜姐妹,所以是其他的姓氏(姓徐)。据说还有几个父亲的兄弟姐妹未成年就夭折了。我父亲是在我还差一个月七岁的时候去世了,我大伯比我父亲去世还早几个月。所以目前我对我们家族的事情都是从我大姑,小叔和小姑处得知的(我妈妈知道的毕竟有限)。
新野到襄阳的直线距离只有60公里左右,现在道路交通发达开车只需要一个小时就能到,就是骑自行车也只需要五个小时左右(2022年11月1日早上9点18分我骑自行车从樊城中原街道办事处出发,下午14:38分到我们的祖籍地新野县张营社区,除去吃午饭和中途休息的时间,用了不到五个小时)。那个年代道路肯定没有现在修的好,甚至有没有路还不一定,沿途有丘陵(大小十几道陡坡)和河流(有小清河,黄渠河和白河,以及其他我没有记下来的小河流若干条,只记得不到十米长的桥有七八座),不知道我爷爷是怎么走、有没有伴、走了多久才到襄阳的。
目前我们的族谱还在新野(我爷爷有兄弟三人,我爷爷是老二),我想在合适的时候把族谱请过来(我的祖,父两辈都没有完成这个任务)——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之一(开枝散叶,光耀门楣),希望能够把我们父子两代人的名字写在族谱上(如果我爷爷没写上的话也一定要加上)。
作为一个还有着文学梦的油腻中年男,目前由于整体环境的影响赋闲在家,就有了动笔的念头了。其实我早就想对我的家族史做一个详细的了解了,只是一直在做稻粱谋,分身无术才蹉跎至今。最近终于下定决心开始我的记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