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 章
。”小沈安忙冒出头来,指着他盒子里的大洋道。反正什么时候都不能少了他。
“行。”沈默点点这家伙的头,“好了,回去放东西,放好了和阿爷阿奶他们一起过来。”
看着几个小的跑远了,沈默这才继续往前走。
沈大材作为青山大队的队长,这会儿早在田坎上蹲着了。一看见自家侄子,忙招手问道:“默娃,最近都不会下暴雨的,对不?”
“不会。至少六天内不会。”这话沈默看过天,又感受这空气中的水汽。肯定又一次道。虽然都说了四五遍,不过却没有不耐烦。
麦收是村里头等大事,关系道队里大家伙的口粮,还有国家给的任务。沈大材少不得慎重再慎重。大伯虽然絮叨些,但从来都是个果断人。
种地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光下苦力就能有好收获。
靠天吃饭不是句空话,什么时候收麦也是门学问,既要麦子成熟颗粒饱满,又要提防错开暴雨狂风,早收了收成或多或少受影响,收完了又害怕遇上暴雨天。
特别是宁强县正好位于山脉迎风处,时常伴随大雨。一旦麦子还没晒透,遇上雨水天,发芽长霉,在这个粮食金贵的时代,那个人经的住。
因此眼见着这马上就要抢收了,沈大材不免又唠叨几句,倒不是他不相信沈默。
相反,对于沈默这个年纪不大的侄子,他是打心底里信服的,谁能像他侄子一样,从小就是个会读书的,那中医书厚的跟个砖头一样,他侄子看两眼就背下来了。
除了学中医的,其他书更是一箱子一箱子的收罗回来偷偷看。
如果不是后来高考停了,他们沈家板上钉钉的要出个大学生的。
这不也不知道孩子看的啥子书,怎么看的,现在连天气都会看,比那些经年老农还有厉害。
问就是科学,乖乖,他虽然不大懂,但是一听就知道厉害的很。
这几年,他家自家默娃说的没有不中的,好几次因着他的提醒,他们大队这才一直这么顺畅。
“六天,足够了。”不管队里,还是沈大材看着已经当空挂的太阳,嘀咕道。
等到队里的人,还有知青全到齐了,沈大材一声令下,青筋虬结的胳膊一挥,身后男男女女近两百来号青壮劳动力便涌入地里。
一人一把镰刀,一垄麦子,全凭劳力。
沈默袖口系紧,脖子上围着大伯给的棉毛巾,当下修长有力,骨节分明的手握着长镰,轻轻那么一挥,一茬茬熟透的麦子便服帖的倒地,很快麦地就空出一个缺口来。转眼就把其他人甩在身后,对于他来说这点活根本不算什么。
跟在他身后的头戴斗笠的沈芽马上利落的将麦穗一合,双手拿着草绳一绕,立时就将一捆麦子绑得整整齐齐堆在一起。
等会儿自有人赶着牛车来拉到晒场去。
可把几个小的看的两眼亮晶晶,有时候小孩子的崇拜就是来的这么简单。
直到苗儿沈小锋来唤他们,这才骄傲跟着人提着大家一起去捡落到地里的麦子了。
大东也挥舞着镰刀,和自家老爹比赛似的往前冲,身后跟着放了农假的小南小西,一家子配合着战绩也不错。
队里没人有敢在这个时候磨洋工,大家都埋头苦干。
知青这边就逊色多了,已经参加过几次农忙的老知青,硬着头皮咬咬牙还算勉强。
但是其他,特别是新来的几个,张钰生,周衡,胡文生,陆然几个,手里握着把镰刀,都不大会用,割麦子割的那叫的一个小心翼翼。
弯腰直起,一直反复,麦子没倒下多少,他们就先挨不住了,汗流浃背,腰酸的直不起来,麦芒还扎得身上刺痒难受。
一个个没吃过这种苦头的城市半大孩子,感觉眼睛都要冲水了。
沈大材最后干脆把他们赶去和刘芸芸他们一起捆麦子,运麦子。但是就这样,一个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