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 第 136 章 臣至少是凭着这脸名垂……
魏朝的官制十分复杂。
这种复杂并非是由于官职过多过于繁冗造成的, 而是魏朝在官职设置上存在相当大的随意性,并且这年头文武尚未如谢岑儿所知的古代那样分明。
举一个具体的例子,现在如果让丞相梁熙去带兵, 梁熙也是可以立刻披挂上阵带着兵马杀敌的。
这样局面会导致一个非常直观的结果,那就是一旦权利集中,就很容易出现一个比皇帝更有威望的势力, 接着这个势力就会想要把皇帝赶下去自己来当皇帝。
这也有一个具体的例子, 那就是早年想篡朝但未果的大将军韦榷。
而在人才选拔方面, 目前科举是完全没看到影子, 还是征辟、推举这个阶段。
征辟和推举与科举非常不同, 如若说科举是给予了一个相对公平的方式来建立一个相对成体系的官僚系统,那么征辟和推举则是强关联各种人际关系世家门阀等等, 最终会垄断了由下而上的阶级升迁方式,让底层与上层差异越来越大,矛盾越来越深厚。
而魏朝官制的复杂, 便也这个局面造就的。
这时候的官员升迁虽然也有看起来比较成体系的轨迹,但这个轨迹是完全可以被上位者改变的,甚至多的是可以越级升迁或者明明在低位,但又因为背后关系的缘故,反而凌驾于其他人之上。
过多特例的出现, 让整个魏朝官场的风气也十分微妙。
谢岑儿在前面十几个回目中,其实多次趁着张贵人痛击陈瑄之后给谢岫想办法升官,还真的多次在各方助力下让谢岫年纪轻轻就把录尚书事这称号抓在了手里, 但这反而恰恰说明了魏朝官制中的随意复杂和特权并存。
.
此时此刻陈瑄问她, 谢岫能做个什么官比较合适,谢岑儿是没法回答的。
在去琅州之前,谢岫在京中只是中书侍郎, 这官虽然小,但是离皇帝近,是京中世家子弟们出仕时候的首选官职之一。
谢岫能争到这个官职只能说明两件事情:第一虽然他们亲爹谢应已经去世多年,但陈瑄心里还没把他给忘了;第二他们的亲舅舅梁熙目前是丞相,这亲戚关系作用巨大。
除了这两点之外,其他的什么都说明不了,就算谢岫自己有才华万千,也和他能得到这个官职没有半点关系。
但这一次他能升官,靠的就是他自己而不是祖荫和舅舅梁熙了。
若按照魏朝中常例——便就参考他们的大哥谢岳,此时此刻再升官是应当去外地州郡上的,做个郡太守,大约过了三五年,若是考核为上上,便能有机会重新回到康都来。
不过谢岑儿不太认为陈瑄想让谢岫也去地方州郡上,他们家已经有一个谢岳在地方上做刺史,军政一把抓,若再让谢岫也出京去——那陈瑄接下来就会像当初提防韦家一样来提防他们谢家了。
可若在京中,大约也就两个去处,或者继续做皇帝近侍,诸如什么侍中侍郎之类,或者能去尚书省十八曹做个尚书郎,做尚书郎或者官职没那么高,但好处则是能接触到更实职的权力。
.
这二者都有好处也有坏处,谢岑儿思索了一会看向了陈瑄,开了口道:“我只舍不得我二哥离京,陛下让他留在京中吧?”
陈瑄一边低头在竹屋里面布置,一边道:“那就不离京,留在京中,你还能经常召见他,你们兄妹还能多说说话。”
“若是这样,还是离陛下近一些吧?”谢岑儿道,“也省得我每次见他,他又要拿着他那些琐碎的事情来说给我听,听多了也不知是不是想让我给他主持公道。”
这话把陈瑄听笑了,他抬头看向了谢岑儿,道:“朕原本还有些犹豫是叫你二哥去做个尚书郎,还是留在朕身边做个侍郎,这么一说,就还是留在朕身边吧!”
谢岑儿微微松了口气,陈瑄这话与她猜测的相差不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