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皇族、外戚、豪门、宦官
赵策把王奉(世才)说的话翻来覆去地想了一整夜。基于自己的敏锐,赵策觉察到王奉阻止他潜入钜京行刺的目的中含有他自己的私心。那就是不想让自己的行为连累主公(史昂)以及他自身。但赵策觉得王奉(世才)的理由也完全合理。于是放弃了行刺的计划。但他还是找到王奉,他想知道主公为什么要将他派到南路联军来。
“我一点都不觉得有什么奇怪,事实证明余苴君也是位能够训练部队、率军打仗的将军。而且还武艺精湛。别人可能不知道,可我王奉一眼就能看出来。要是余苴君觉得自己不能参战,出于你个人的最高目的,完全可以拒绝老头子的指使。如果余苴君就这样陨落了,那么只能说明余苴君还不是成大事之人。至少说明余苴君和之前阵亡的武夫们一样,连最基本的自知之明都没有。”王奉突然面色凝重,郑重地告诉赵策,“这就是老头子的风格。”然后他又回到什么都不在乎的状态,“至于为什么让你加入南线,因为老头子知道你有洞察力敏锐呀。让你替他观察南路诸侯。谁知你一上来就和章武王拼命。所以我就来啦。”
“赵策不明白,大督统不也和人在战场上搏命了吗?”
王奉依然非常淡然,他露出了一点点微笑:“我王奉平生最喜欢的三件事,好马、带兵打仗、和人决斗。如果能在决斗场上命丧于对手,那也是我的荣幸。至少我是为自己的追求光荣战死。如果我真有什么闪失,老头子还会派别人来。”
赵策仔细琢磨王奉的每一句话。经过他的分析,他觉得这位大督统所说的话都是事实。然而赵策还是觉得王奉还是有些事情没有告诉赵策,或者说是不愿提及。
“那么,余苴君现在是什么感想,我希望我的解释能够让你满意。你我现在就和外面士兵一样是并肩同伍。我也想听到余苴君的真实想法。”
“真实的想法?真实的想法就是,赵策刚刚成年就反复体验尔虞我诈。赵策向往士人文雅、无忧的生活。无数次憧憬自己坐在暖和的炉旁和红颜知己边赏雪边谈论文艺,或者风雅一曲,一解多年的压抑生活。为报效国家在听闻名士大儒教导。而现实是,赵策在千里之外飘着雪花的军营里和一位不怎么靠谱的大督统谈心。”
王奉高兴地眯起眼睛笑了一下:“余苴君真是毫无保留地、时间地点人物明确、内容清晰地说出了真实想法。好!我王奉懂你了。”
在东方战场,形势则复杂得多。镇掳将军国瑞(伯光)率军击败漳肥太守陶芳后自己率领亲卫部队来到钜京与章武王商讨安排亲信进入朝中接替职位的计划。他还频繁拜访名臣名士融入他们的社群。除此之外,他还向自己的部下将领允诺给予高官厚禄,然而却要收取高昂的预付金。国瑞(伯光)贪福享乐与自己将士在前线的流血牺牲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他的手下中有一个叫做曹炎(苗升)的校尉就对国瑞心怀怨恨。他的手下、战友、同乡都在与史昂的作战中阵亡。国瑞却在京师纸醉金迷。他的对手是令人胆寒的史昂和武卫军,他们发起的每一次进攻,曹炎(苗升)和战友都要用生命阻挡。当他将再次赴死时国瑞却让他上交三百万钱,允诺皇帝葬礼结束就让他去当白地太守。曹炎怀着愤怒将这句话理解为让他去死还要骗他三百万钱。这就让他更加恼怒。他找来二十位心腹死士,以同国瑞商讨官职的理由进京参加了皇帝葬礼。在车队回来的路上,将他们安插进仪仗队列于道路两旁。
章武孙意王为了表示对国瑞的感谢以及显示他的尊贵就让他和自己坐在同一辆马车上。国瑞此时身穿便服正得意洋洋。章武王担心遭到刺杀整日披甲戴盔。他这样忧虑的一个原因就是他始终也没有找到传国玉玺。他怀疑是皇后将玉玺[1]藏匿。想到这里,他就对这位先帝的妻子违背他丈夫的诺言满怀恨意,更加对她身边的宦官愤怒。他神色凝重地在想选择哪一天登基称帝。之后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