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节
子都厌烦他。
如今,他们终于有了自己的电视机,想怎么看就怎么看,想什么时候看就什么时候看。这会儿,他们大厅的电视机就在持续播放着“春节联欢晚会”。远在万里之地、那些陌生人的欢笑声,通过电视机的传达,在沈清家新屋的大厅里回响。于是沈清一家也跟着那些陌生人大笑起来。
医疗站搬进了新房子,所有货架、货柜打造一新。货物类别也大有扩展,除了中药、西药,还增加了补品、营养品。
补品这类东西一时非常盛行、销量巨大,因为中药、西药只是生病的患者在吃,补品、营养品则是大量的健康人在吃。人们有了钱,已经不满足于吃饱肚子,开始重视起养生。
沈学良和郭淑玉夫妻就是补品忠实的消费者,希望补品能让他们长命百岁、永远不老。
但是医疗站的规模并没有扩展,始终是承包之初时那个样子。按道理,他们的医疗站开了十来年了,也该有所发展。到底是什么原因,沈清就不了解了。因为父亲从不跟他谈这方面的问题。
理论上来说,中医治病,全部的智慧和劳动都体现在那张处方上面。处方才是中医的价值所在,就跟外科医生的价值是在手术刀上是一样的。不知道在别的地方,处方怎么收费的。但在沈学良这里,处方收费一直非常低廉。他们主要靠卖出药品赚钱。
也不知道,是沈学良品德高尚,不愿意多收费,还是他没有商业头脑,不懂得利用知识的价值。或者是,知识的价值在现实中很难实现。
自从搬进新房后,父亲和母亲的良好心情一直处在最佳状态,他们有好一阵子没吵架了。
父亲的脸上除了喜悦,还多了自豪感。母亲表现更露骨,家里每来一个人,就跟别人炫耀他们家的新房子,带着别人到各个房间去观赏。看见别人“啧啧”称羡,就更加欢喜。她现在有了“房子”这个新的话题,不用老是去跟别人谈论父亲。
此时,母亲已经在大厅里摆好餐桌,是一张很大的圆桌桌面。孩子们帮着把碗筷一一摆放好。父亲交给沈清一个光荣的任务,把碗里的鸡蛋用筷子搅碎搅匀,一会儿父亲要做糯米蛋卷。这道菜孩子们最爱吃,因为制作麻烦,平时很难吃得到。所以每年都是年夜饭的招牌菜。
所有菜肴都蒸气腾腾的上了桌,中间是个大火锅。除了鸡、鱼,还有价钱昂贵的牛肉和羊肉,牛肉和羊肉这样的东西,过去他们家十年都难得吃上一回。餐桌上的丰盛,相比沈清在乡下那种红薯饭的日子,早已是两重天地。
父亲的厨艺也见了增长,菜品都很有一种艺术的外观,蒸、煎、炸、炒样样都有,他说他专门去跟学校做饭的厨师学习过。
沈清读小学的时候,课本里出现得特别多的一个词是“忆苦思甜”。按道理,现在这样的场景里,最适合“忆苦思甜”一番。可是,在场的所有人,没有一个人有“忆苦思甜”的想法。就连对“苦”体验最深刻的父亲和母亲,也没有。人一旦有了“甜”,过去的“苦”立即忘得干干净净,没谁愿意再回头去想起它。最好将它深深的埋进地底里,永远不要再出现。
人是永远朝前走的,说不定,今天的“甜”,还是未来的“苦”呢。关键是,我们从“苦”到“甜”的步子,迈得有多大。
大年除夕,习惯上每个人都要保持愉快的心情,行为规范有礼,语言吉利祥和。对父亲沈学良来说,今年尤其需要大家这么做。把大年气氛烘托得越热闹、越温馨、越开心越好。
昨天,父亲就花了一整天时间,亲自书写了一副大红对联,张贴在大门外边。又在门框上方,悬挂了四个大红灯笼“欢度春节”。
这样颇具情调的事情,过去居住在旧房里的时候,他从来没有做过。可见一个人的“情调”跟他所处的环境,何等密切相关。
父亲希望孩子们表现得开开心心,欢欢喜喜,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