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节
母亲在说话。她母亲说:“闺女,原是说好,嫁妆里,冬夏两季的被子一样两套,可是你爹实在拿不出钱了,每样只给准备了一套,你别见怪。”
女儿倒体贴说:“妈,拿不出就别拿,别打肿脸充胖子。被子我们将来自己买,我以后不在家了,你跟爹要照顾好自己。”
那会儿,沈清内心深为这对母子的深情感动。
今天二伯家里真是宾客满堂,该请的亲戚都到齐了。屋里几乎都挤不开,宴席只能摆到屋外空地上去。
宴席三点钟开始,五点钟样子结束。吃过饭后,宾客们都准备告辞回家。但是父亲沈学良不能马上走,他和三个姑妈都被大伯沈占富留住,因为大伯有一件家事,需要亲戚们参与解决。
大伯是一个大家庭,六个孩子有三个已经成家,孙子都有好几个了。大儿子沈金明结婚已经三年,娶了一个又强势又精明的女人。沈金明结婚之前,一直是大伯的好儿子,听话、勤快、孝顺,做为儿子该有的好品质,他都有。可是自从结婚以后,就完全变了。
沈金明的老婆跟沈金明同岁,不过看起来老气很多,夫妻俩走在一起,不象夫妻,倒象母子。
假如“正点”是表示女人漂亮,那她就是“正点”的反义词。她的长相并不突出,却是心高气傲,没把几个人放在眼里。
她跟丈夫的关系倒是恩爱,但跟大伯家其他人,包括公公婆婆,一个都合不来,显得水火不容。自从她嫁到大伯家以后,原本和和睦睦的一家子,就变得风起云涌,硝烟弥漫。
为了一点点蝇头小利,媳妇和婆家人都会有一场惊涛骇浪的吵闹。矛盾随着吵闹而加深,名义上他们是一家人,其实已经是敌人。敌我双方同住一个屋檐下,怎么可能还有风平浪静的日子呢?
大伯和大婶后来全力帮助儿子建了一间新房,让儿子媳妇搬出去,跟儿子分了家。但就是这样,矛盾丝毫没有缓和,仍然是为各种琐事闹得鸡犬不宁。
大伯大婶不明白,“战争”这玩艺,隔着太平洋都没用,要发生还是会发生,分个家又怎么能阻止呢。
大伯大婶原指着儿子从中调停,管住媳妇那张“杀人不见血”的嘴。不料儿子看起来牛高马大、威武强悍,到了老婆那儿却是一个软骨头,他什么都听老婆的。每次母亲和老婆吵得不可开交,他只是麻木不仁的坐在一边,一言不发、一动不动,表现得跟他毫不相干。
这种家庭矛盾是一种“毒瘤”,它会悄无声息的向四处扩散。家庭“战争”逐渐影响到了家庭中的每一个人,其它五个孩子相互之间,以及他们与父母之间也开始出现问题,大家相互抱怨,一个原本团结互爱的家庭,正在一步一步的趋向瓦解。
对此,大伯和大婶内心无比焦急痛苦,却又毫无办法。他们只好找来亲戚们帮忙,一次一次的召开家庭会议,希望亲戚们有足够的影响力,劝说儿子和儿媳“迷途知返”、“改邪归正”。
大伯最为仰仗的当然是沈清父亲沈学良,沈学良不仅是家族里最有学问,也是最有社会地位的人。同时他身为一名已是“桃李满天下”的教师,在教育和教化他人方面,无疑有着无可质疑的权威。
他们相信,通过沈学良富于策略的调解,深入人心的教导,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劝说,儿子和儿媳必定是幡然悔悟、痛改前非。
每次的家庭会议,沈金明夫妇倒也被沈学良率领下的众亲戚“威逼”说服得服服帖帖、心悦诚服,答应会按照大家的意见怎么怎么去做。但结果是,亲戚们离开后,一切又恢复原样。该吵还是吵,该闹继续闹。因为每次会议都只解决了过去的旧问题,而生活,是每天会产生新问题的。
因此,大伯和大婶不得不反复把亲戚们找来,反复召开家族会议,反复做儿子儿媳的思想工作。他们的家庭陷在一种绵绵不绝、无法彻底治愈,只能缓解疼痛的疾病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