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曹雪芹先生在《红楼梦》第一回中写道: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炼成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娲皇氏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只单单剩了一块未用,便弃在此山青埂峰下。谁知此石自经煅炼之后,灵性已通,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材不堪入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
......
若干若干年以后,当农村青年赵青林初次读到以上文字时,已是在他的大学阶段。在此之前,青林既没有时间也没有条件接触名著,更不消说任何其他课外读物了。
公元一九七六年农历闰八月二十五日清晨,鲁北平原赵家庄的普通农民赵彦亭和王秀英,在他们所借住的外出闯关东族人的茅草土坯屋里,迎来了他们的第二个儿子,这便是赵青林,乳名遵义。这个有些特殊的乳名到底是谁起的,现在已无从考证。
产后虚弱的秀英看着自己的这个孩子,无奈地对彦亭说:“他是多么难看啊,还不及青山的二分之一呢。”彦亭默然,苦笑道:“国义他娘,莫急。等他长大了长开了就好了”。年幼的青林面目混沌、皮肤黄黑,与乳名国义的老大赵青山确实不同。据国义娘回忆,青林只在第三天好看过,皮肤突然白嫩粉红,后来就像一颗生锈的石头蛋子,看起来既好笑又可怜了。
与前文书《红楼梦》中所描述的不同,“贫穷”,是青林来到人间所拥有的第一个标签。爷爷春堂、奶奶扈赵氏是正经八百的贫农,育有三子二女,大儿彦亭、二儿彦东、三儿彦民,大女彦慧、二女彦英,全家没有任何祖业,借住在族人的两间土坯闲屋,儿女陆续成家搬走后,才扭转了拥挤尴尬的生活局面。三个儿子住在本村,彦亭的房子是借住的,彦东做了上门女婿,彦民与爹娘住在一起。彦慧嫁给了泉子村的一位老实本分的退伍军人张安泰,彦英嫁到了洼子村,丈夫冀子凯后来与赵彦东一样,分别成为各自村里的党支部书记。
爷爷春堂排行老三,人称“三爷”。老大仁堂下有二子彦丰、彦武,老二忠堂下有一子彦臣,老四传堂曾任八路军某部营指导员,四爷爷年轻英武,学问又好,是父母最疼爱的孩子。19岁那年的某一天,突然不辞而别、不知去向,家里老父亲老母亲思子心切,眼泪都快哭干了。数年后,组织上来了人,带来了四爷爷的身份证明、相关遗物和抚恤金,告知家属,四爷爷已经参加革命、壮烈牺牲,终年26岁。
当年,四爷爷不辞而别,随即加入八路军某部,由于作战勇敢、思路敏捷,24岁时就担任了营指导员。在一次与日军作战中,由于敌众我寡力量悬殊,四爷爷所在的部队被迫撤退,四爷爷带领少数战士负责断后,另辟路线吸引敌人,保护其他人员撤离。弹药用尽后,四爷爷与断后人员撤至当地的平顶山山顶,决定用腰带、裹腿、床单、布条等系成长绳,战士们顺着长绳滑至山下。四爷爷最后下山,由于临时绳索磨损严重,下至半山腰时绳索突然断裂,四爷爷壮烈牺牲。牺牲那年,四爷爷尚未婚配,也无后人。如今,尚有附近中小学的学生,每逢清明,为当年牺牲的革命烈士扫墓。
彦亭家的生活一直没有大的改善。青林娘身体一直孱弱,大集体时期全家挣不了几个工分,吃的又不好、奶水不足,青林早早便被断了奶。饥饿伴随着青林的成长,年幼的他也跟全家一样喝高粱粥、吃煮红薯干,彦亭偶尔给他喂点面疙瘩汤,青林一口就咽下去,是从来不嚼的,令两口子惊诧不已。
青林满月之后,彦亭抱着他到大街上转悠,有村民上前来问:“这是谁家的孩子?”彦亭哈哈一笑,反问道:“你看像谁家的孩子?”来人端详良久,说道:“应该是老二彦东家的吧。”彦亭便哈哈大笑着走开了。心里骂道:这个眼拙的,彦东肤色也黑,他的亲侄儿随他,这不是天经地义吗?
说起青林的二叔彦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