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桃林村神秘的桃林寺
了条致富的门道-卖核桃油。
几十年前来的粟特人和他们的后代被当地人厚待,在他们修建拜火的大庙时,当地民众也积极出工出力,建成后的拜火庙也成为渤海国极北之地粟特人的精神家园,甚至远在营州的粟特也都过来朝拜纳供奉。
渤海本地人的信仰在上层是以佛教为主,但是在广袤的渤海大地上,底层的民众还是信仰万物有灵,他们对大自然所有的生灵,包括桦树,松树,柞树都虔诚地敬拜,这种原始的萨满教,也被已经融入到当地的粟特人所结纳,在他们神圣的拜火庙的后院,也贴心地设置了供奉萨满五仙的神主牌位。
为感谢这些来自万里之外的粟特朋友,太平岭的人们,就把这个山坳改称为“桃林村”,这座混合了祆教和萨满崇拜的大庙就顺理成章地被称为“桃林寺”。
祆教与原始萨满教相混合的一座大庙。
桃林寺庙后是海拔1036米的三合顶子,茂密青翠的落叶松,红松和赤松如同皇位两侧的黄罗伞盖遮盖在桃林寺的上方。
每逢拜山的大日子,十里八乡的人们,都纷纷前来抢占地盘,从山脚到山顶,密密匝匝都是提供吃食,特产,饮水的简陋布篷子,那些打把势买艺,耍猴,玩魔术则因地就简,摆开场子就开干。
桃林寺占地不大,内外两进,外墙上有一座神像,神像上半身为一个留着长胡子的庄严而智慧的男子,身体周围展开三重羽翼与尾巴,羽翼代表纯洁的思想、语言和行为
神像右手指天,意味着对崇高的不懈追求,左手的圆环则代表虔诚。
在身体中部还有大圆环,由太阳演变而来,象征永恒与不朽。
这就是光明之神-阿胡拉.玛兹达。
进入庙门迎面是一个圆形水池,再往里走就可以进入大殿,殿门上是雕刻着骑在狮子上的娜娜女神像,娜娜女神是祆教的战争女神。
殿内引人注目的一盆熊熊燃烧的“圣火”,这盆火已经生生不熄了六十年。
在后殿则又是另一番截然不同的景象。
在后殿供奉的则是当地土人信奉的五仙-胡黄白柳灰。
看那胡仙尖嘴猴腮两个爪子做作揖状,小眼睛笑眯眯地盯着你,不过那双眼睛里可不见温暖,倒是森森寒意沁透心脾,黄仙一个爪子捋着胡须似笑非笑,一个爪子做拈花状,白仙挺着白肚皮两爪肃立,眼睛朝天,仿佛万事不关己,那柳仙可不是吐着芯子吓唬人,而是一个妖态冶丽,杏眼魅人的美妲己,当然排在最后就是那位或者生活于厕间,或者享乐于谷仓的灰老鼠,不过爪子里倒是一捧卢城之稻。
显然这个隐藏在后殿的众仙家更是符合当地人的口味,供桌上摆满了五谷供奉。
香火旺盛时的桃林寺,从南至北的驿道上,常年都是络绎不绝的朝拜人群,其中有富人,有渤海国的贵人,各部头领还有来自营州甚至还有来自大唐西都长安和东都洛阳的粟特团体。
而那些普通人,穷苦人更简单,他们没有多少宏大的目标需要去实现,顾及的是吃饱肚子,风调雨顺,儿女平安,不再打仗,在外从军,行脚的掌柜的,能够平安归来。
这些求能够即时带来灵验的五位大仙最管用。
所以,每逢盛会,桃林寺就会呈现出纷繁多姿的热闹景象,前边是祆教的信徒围绕着熊熊不熄的圣火 ,祭祀引领着大家祷念《光明经》,赞颂光明神-阿胡拉.马兹大。
在后院的五大仙牌位外,萨满的巫师们头戴桦树皮帽,帽顶插着一根截短的驯鹿角,身穿鱼皮衣,从胸前到腰间叮叮当当悬挂着大量的铜铁骨木制的法器,手里拿着鼙鼓在烟雾缭绕中沉醉的跳着转圈舞,和上下,五仙交流。
但是在今天,桃林寺的大日子,原本应该热闹非凡的寺庙反而是一派肃杀,从山脚到山顶沿途排列着武装精良的士兵,这些士兵手持短矛,腰挎横刀,单手弩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