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三国之银狐 > 第二十八章 天才总是孤独的 -

第二十八章 天才总是孤独的 -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在诸葛玄的安排下,黄门亭乡老暂时住在了城东。

江东和荆州之间的船运贸易极为频繁,历史上很多人会通过船只来往两地,两地进行战争,也多是在长江水战。

不过黄门亭毕竟有一千多人,而且物资非常多,短时间内想凑齐那么多船只也不容易。

何况诸葛玄也才刚刚当上豫章太守,还没有完全掌握整个郡府权力。

所以按照他的意思是,由他从中帮忙介绍,寻找一个要运送货物去荆州的大商贾,由黄门亭出船资,委托商人把他们送过去。

于是接下来一段日子,邓洪和沈晨就会时常往太守府跑,邓洪要去见那些商贾,谈谈价格,聊聊合作的意向。

沈晨则是去了后院,这也是他第二次见到诸葛亮,当时诸葛亮正在后院廊下看书,临近九月深秋,秋风徐来,他穿着宽大的长袍,十三岁,丰神俊美,宛若谪仙。

带沈晨去的那位仆从向诸葛亮介绍道:“少郎,这位是府君朋友家的小郎君,府君说看你们年岁相当,希望你们能引以为友,多一个玩伴。”

诸葛亮眉头微皱,但还是站起来对沈晨认认真真行礼道:“我是诸葛亮。”

“沈晨。”

沈晨也回礼道:“诸葛兄长,我们见过。”

“哦?”

见礼过后,诸葛亮诧异道:“见过吗?”

“那日在尼丘山,还记得吗?”

沈晨笑道。

“尼丘山?”

诸葛亮想了想,瞳孔微微放大:“记起来了,当时你骑在马背上。”

“是的。”

“真巧,坐下来吧。”

“谢诸葛兄长。”

沈晨便走了过去,与诸葛亮一同跪坐在同一张席上。

诸葛亮其实不太喜欢亲戚家的小孩,他为人早熟,跟那些幼稚的孩子们玩不到一起去。

但沈晨至少从表现来看,彬彬有礼,不像是调皮捣蛋的熊孩子。

二人坐下之后,沈晨注意到诸葛亮手中的竹简中刻了一句话,叫“箕子之明夷利贞”,这是《周易》。

“兄长在看周易?”

“嗯。”

诸葛亮点点头,将手中的竹简放下道:“有很多地方都不明白。”

沈晨纳闷道:“箕子之明夷利贞,不是各家都已经明确注释了吗?除了赵宾的学说以外,都认为这是藏拙的智慧。”

“不是这句,是这句“悔亡失得勿恤往吉无不利。”,我在想这句话应该分为悔亡,失得,勿恤。往吉,无不利。还是应该悔亡失得,勿恤往吉无,不利?亦或者悔亡失,得勿恤,往吉无不利。”

诸葛亮指着竹简上的另外一句话说道。

沈晨看过《周易》,《周易》是《易经》的一部分,《易经》在汉朝版本当中有十多万字,因为当时的《连山易》和《归藏易》还未失传,所以是非常重要的儒家经典。

但完全版的《易经》内容太多,不易于携带,而《周易》则只有五千个字,字数非常少,大概三卷竹简就能写完。

因此邓氏当年逃离南阳的时候,带的都是字数比较少的典籍。

像《礼记》《左传》那种动则九万十八万的书,用竹简写的话得几十上百卷竹简,还不算上很多都是有注释的经书,用马车载实在是不方便,只能放弃。

目前沈晨看过的书籍不多,只有《周易》《论语》《孝经》以及少部分《尚书》《礼记》等,其中不仅没有大儒注释,还都以残破的居多。

不过经受了后世信息时代的洗礼冲击,沈晨对于这些书籍的领悟和研究也有更深层次的想法,往往能够迅速找到其中的要点总结。

他看着诸葛亮指着这段话,笑了笑道:“我不知道兄长是怎么看,但我觉得应该是悔亡,失得勿恤,往吉,无不利。”

“哦?”

诸葛亮问道:“为何做此解?”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