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正国本(卌六)部衙会议续
“一万四千四百两。”高务实默念了一下,开口道:“这是按白米白面的价格大致估算的,不过我看不必拨付现银。辽东苑马寺去年的玉米和稻米都颇有盈余,本来应该是今年拿去卖掉入账的,现在不妨换个思路,直接从苑马寺拨付食物。 七三开吧,七成玉米配三成大米。目前玉米比面粉便宜不少,可谓量大管饱,换了玉米之后还能给干活的人多吃一点。 另外据我所知,以往辽东徭役用工,服役之人需要自带盐巴,这一次算皇上恩赏,盐巴就由辽南盐场出了吧。这件事我会行文盐场,运费也不必工部负责,京华商社将顺道送去铁岭与开原。” 前面说的那些也就罢了,无非是高务实精打细算。但盐巴由辽南盐场提供这话一说出来,众人就连忙发出一片赞誉,连石星也不得不附和一番。 大家都是明白人,高务实说是说“算皇上恩赏”,可那辽南盐场里皇上只是占干股,根本就不管其中的运作。现在虽然是挂皇上的名头发盐,其实东西都是高务实自己出。 盐在后世显得不值几个钱,可在此时却不便宜。当然,价格这东西是比出来的,那不妨比一比。 后世曾有一张房契,上头写的是万历十五年七月,安徽境内许姓居民买到一别墅,该别墅占地五亩,有楼房三间,平房二十八间。 像这样一处别墅,放到后世的北京或上海,价值数千万应该没什么问题吧?即便在安徽,售价怎么着也得数百万以上吧?可人家许先生只花了纹银一百零六两。 一百零六两银子价值几何呢?万历十五年夏天,江南斗米二钱,按粮价折算下来,一两银子大概相当于后世160元左右。也就是说这一百零六两银子还不到软妹币两万元,放在高务实穿越那会儿,这么点钱甭说买别墅了,就算是普通商品房,也是连一间厕所都不够的。 由此得出的第一个结论是大明的房子很便宜,至少南北二京以外的房子显然很便宜。 同样在万历十五年,同样在安徽,人们买一斤盐,却要花三钱银子。按每钱银子折合十六元计算,每斤盐卖到了四十八元,而后世的加碘食用盐,平均每斤只卖一块多钱。 由此可以得出第二个结论:万历年间的盐是很贵的。 其实,据《明史》食货志记载,官方向“灶户”(专门负责制盐的农户)征购食盐,每四百斤仅支付大米一石。 明代一石大米重约一百九十斤,按每斤一块六毛钱计算,一石也就是三百零四元。官方用三百零四元就能征购四百斤盐,说明“灶户”每生产一斤盐的成本决不会超过一块钱。 那么问题来了,市面上的盐价怎么会涨到四十八元一斤呢? 问题出在流通环节。假设你是万历年间一位老板,想弄些食盐来卖,那么你首先必须向盐运司申请盐引,也就是经销食盐的许可证。 凭盐引支到盐后,还必须到批验所接受检查,然后你必须去指定的地点卖盐。卖完了盐,还要把盐引交给当地衙门。 这一整个过程不但麻烦,还要花不少额外的钱——此时的衙门吏员明面上的福利待遇普遍拉胯,就等着从别处找补贴了,你主动送上门去,他们自然要用拖着不办的方式提醒你,直到你主动把白花花的银子送进他们的腰包。 很多年前高务实就曾经和高拱说过,盐商虽然赚得多,但其中很大一部分花销又转给了“其他人”,因此不能光逮着盐商痛斥。盐商当然可以骂,但更关键的是,秉政之人一定要思考这一整个产业链到底问题出在哪,不然就不可能根治。 回到盐价,此时食盐的生产成本虽然很低,但附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