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新生活
作为一名好学生,黎秋本身对学习其实没多大乐趣。他们家虽然并不富裕,但是父母都是体制里的人,就意味着他的生活算是不错的。他自小就喜欢阅读,他父母忙于工作,这就让他养成了自学和思考的习惯。就他自己的读书体会来说,他觉得考试本身只是一种选拔遴选体系,和知识没多大关系。
实际上,大多数中国人都有一个坏习惯,那就是总要把应该是什么和实际是什么混淆在一起,当二者出现矛盾的时候,他们喜欢找各种理由,甚至他们创造了各种理论来解释二者之间的分歧以说明二者本质相同。然而他的看法却是,这完全是一厢情愿,二者之间甚至完全没关系。因此,他对于知识有兴趣,对考试却总是兴致缺缺。他父母虽然都很好面子,但对他这种古怪的思想完全不能理解。他当然也从未想过改变谁。他其实很早就有一种奇怪的认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即便亲如父母,彼此之间的路也完全没什么交集。这种认知随着年纪的增长不断得到强化。他得到老师的鼓励和肯定,这些都让他的父母感到自豪,但他本人却对此嗤之以鼻。然而他这个人的高情商体现在他往往很了解他所处时代的话语体系,决定他的人往往不是他自己,为了自己的未来,他必须努力融入别人的话语体系里,这样他才能够得到别人的肯定进而获得资源。比如中考,在他看来,考试本身乏善可陈,但他没办法,必须考好,不然他就没有好的高中读,而这又会让他的父母丢掉面子,这种四面楚歌腹背受敌的局面在他看来其实没什么,但是他没能力抵御的时候那就很可怕了,所以为了不让自己进入这种局面,他辛苦努力了一整年。
事实上,在他看来,学习也好,工作也好,不管做什么,如果一点天赋也没有,教育什么的,是没什么意义的。反过来,大多数人都需要付出努力,只不过方式方法的不同会给努力多少留出余地。他就属于那种比较笨的人,学东西很慢,不过优点也有,那就是印象深刻,记忆长久。
两个月倏然而过,他收拾起自己的东西,准备动身去县城了。他父亲本来觉得这么光荣的时候应该送他去的,不过他拒绝了。父子二人其实互动很少,加上父亲忙碌,而他本身性格淡漠,两个人之间感情很难说有多少。这对父子在一起一般不超过30分钟,他父亲就会呆不下去了。这个儿子自小就什么都不用他说,事实上他说了也没用,此外,他儿子对于他那种看似尊敬实则冷漠让他也很为难。但大男子主义严重的父亲对儿子却也实在无话可说,只有他自己明白,他儿子绵里藏针的性格虽然大多数时候人畜无害,但在想什么很少有人知道。父子不是一路人,父与子都清楚。加之黎秋自小独立,,他去县城读书也就成了自己的事,拿着母亲准备好的东西,坐上了去市一中的大巴车。
人不可能无懈可击,人也不可能面面俱到。黎秋晕车,这算是不大不小的一个毛病。他上了大巴车就只想睡觉,两个小时的颠簸,他果然呕吐了一次,在司机无语的表情里,他淡然笑了一下,表示抱歉。随后总算到了市一中。
他老家的小镇,最高的楼房也就2层。而市里都是5层左右的楼房,他看了好几遍,再怎么成熟,他也还是孩子。他并不介意,他喜欢这种好奇的感觉,这是他留给自己为数不多的快乐源泉。
背着沉重的包,他一步一步走向市一中,那么高的教学楼,那么大的校园,还有电视里说的塑胶草坪,这些都是他在学校铁栅栏外看到的。他喜欢跑步,这么一个人,调侃什么的他都不擅长,他喜欢一个人的运动,跑步这种运动不容易受伤,而且还能锻炼身体,很让他喜欢。慢跑的时候他还可以胡思乱想,跑步走神这种事他可是爱了很多年的。
很快就走到了校门口,“xx市第一高级中学”大字被安置在大门最高处,大门左手边有一个小门,小门口往前放置一个小小的红色纸牌,上面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