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药渣 -
沙土、药渣等都可能成为证据。
早上出门的时候,谢玉轩抓了一把被灵儿倒掉的药渣。
他想知道这药渣的成分,知道,是药三分毒,他又学过毒物学,对半年都没见效的中药,实在不怎么放心。
有些药渣一看一闻一尝,就能知道是哪味中药。但有些,需要用特定技术,比如说法医常用的色谱法。
色谱法最重要的是一种,是能快速将混合物中的化学物质分离出来。这个办法是700多年后的1906年,俄罗斯植物学有米基哈尔·茨维特发明,并命名的。
茨维特发明的方法很简单:把酒精中溶解了不同植物色素的液体,倒在装着氧化铝的玻璃管中。在不断加入酒精后,液体会在玻璃管中不断下沉,并导致不同的色素逐渐分离。最后,色素会在酒**体中完全分离。
当然,现代色谱法有专门的仪器,直接用光线监视装置来监视分解的色素,以此来测量玻璃瓶底溶剂对紫外线的吸收,仪器会自动将变化记录在缓慢移动的纸张上。
谢玉轩在八百年前的古代,距离色谱法发明还有七百多年,他只能用最原始的办法,来辨别那些不认识的药渣。
在府治时,谢玉轩就将药渣进行了分类。煎过的药材很干净,纹理清晰,会变得又脆又硬又轻,颜色也会浅一些。
有不少药材,谢玉轩自己就能判断出来,比如甘草、丁香、马钱子、麝香、龙涎香等,但有些,他需要专业人士和特定的方法。
自己认出为的药材,谢玉轩会再去药店买个一钱两钱的,两者进行对比。没认出来的,他会向药店求助,或者找郎中询问。
为了保证准确性,同一味药材他会问两次以上,并且也要买回来比较。
“我想买一钱这种药。”
“哦,这是高良姜。”
“大夫,请问这是什么?”
“这个……是知母。”
“这是黄柏!”
……
这个时代的人,还是很纯朴的,谢玉轩还没找到矾土,药渣的成分就搞清了。
问了三家药店、两名郎中,买了十几味药材,经过谢玉轩的仔细对比,确定无误,他拿到药方了。
可惜,谢玉轩学的是法医,而不是中医。他对中医,只是略有涉猎,认识一些药材,也知道一些古方,可对每味药材的药性,真不太了解。
他决定,明天找个相熟的郎中问问。
不管什么年代,找熟人办事总是容易些。
ps:新书上传,亟需各种支持,可大可小在此拜谢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