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严徽龄来访
去书房谈事了。”
沈知妤连连点头。
女儿是玩惯了兵器的,身边又有侍卫护着,暗处还有暗卫时刻保护,沈襄王倒不担心她会伤着自己,放心地和严徽龄去了书房,荆越紧随其后。
三人进了书房后,都没了在院中时的轻松愉悦。
“都坐吧。”
三人面前的茶斟好后,沈襄王便挥退了所有下人。
“徽龄兄打算何时离开京都?”
严徽龄举杯抿了一口,叹了句“好茶”,又笑道:“上元一过便离开。”
“竟这么急?”沈襄王以为就算严徽龄要离京,也得是过了正月再走。
“近两年江湖上出现了一个据说能枯骨生肉、妙手回春的‘鬼医’,虽有夸大之嫌,但定也有几分本事。只是此人行踪不定,难以找寻,我前几日得了消息,说此人于乌坪山一带有踪迹,便想亲自去一趟。”
“鬼医?”沈襄王双眉微皱,哪有大夫取个这么邪性的名?
严徽龄解释道:“这人神出鬼没,踪迹难寻,又不知名姓,江湖上人便给取了这么个称号。”
“可需本王派人帮忙?”
严徽龄摇了摇头:“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也没抱有多大希望,所以这次打算带着丰儿一起去,若能找到鬼医,那是最好,若是找不到或是鬼医也没有法子,便当是带着丰儿出去走走,看看我朝山河风光。”
沈襄王听此,在心中默默叹了口气,他知道,严丰是严徽龄这辈子最大的心结。
严徽龄与其夫人膝下只有一子一女,大女儿早已嫁人,而小儿子却因幼时的一次意外无法再站起来。
原本,严徽龄也是对儿子有着很大的期望的,希望严丰日后也能子承父业,领兵作战,只可惜,一切的希望都在那场意外之中破灭了。不能习武练兵也就算了,但他至少希望儿子能够像正常人一样行走,而不是整日拘在轮椅上,拘在府中。
至少这么多年过去,宫中御医都来诊治过,各处名医也都被他请来过,严丰的腿却依旧不见起色。
可以说,严徽龄这十年来投注最多心血的,除了北地安危,便是儿子的腿了。
安慰的话沈襄王这么多年也说了不少,可此刻若还要劝他不要放弃希望也着实有些残忍。
严徽龄哪里不知旁人所想,不甚在意地摆了摆手,“临州不必再劝慰,我其实早已想开。不论此行结果如何,带丰儿出去看看总是好的,待到清明时,顺道回乡祭个祖,也算得上是衣锦还乡了哈哈。”
见此,沈襄王面色也轻松起来,“也是,算下来你离乡已近四十年,是该回去看看。”
“如今北地局势稳固,北威军内虽各方势力盘根错杂,但也能保持相对平衡,”谈及此,严徽龄心中极为复杂,“我原也期望能有一日重整北威军,做到如沈襄军一般上下齐心,可惜终究是我心有余而力不足,无法完成已故黎王爷的遗志。”
“徽龄兄戎马半生,为北地安危殚精竭虑,早已不负黎王所托,何须如此耿耿于怀。”沈襄王摇头,叹了口气,“就连端阳也总说你思虑过重。只可惜她今日入了宫,若她在此,看你还能不能说出这番话。”
严徽龄一想到端阳在此的情状,立即换上了一副“苦不堪言”的表情,难得开起了玩笑:“若长公主在此,那我今日的耳朵怕是要难逃一劫了。”
黎王于他而言,亦师亦父,端阳长公主身为黎王唯一的女儿,严徽龄也算是看着她长大的,说句僭越的话,在严徽龄心中,端阳与亲妹妹无异。
即便这么多年过去,他常年待在北地,而端阳毅然放弃京都繁华,随沈襄王镇守南地二十载,他们之间的兄妹情谊也未曾淡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