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工程与裁军
价上,百姓不叫好才怪呢。 谈完了这两个工程,邵树德又道:“杨卿,工部明年要选派一批官员前往安东府,指导他们修建水渠、道路和房屋。安东府现有旅顺等六县,要想有所振作,工部要花大力气。” 就在前几天,最后一批船只离开了旅顺港,返回了登州,本年度的移民及物资运输任务,宣告完成。 考虑到当地的百姓构成,邵树德觉得应该加以改善。因此,在建极三年的时候,除了继续输送归德、龙武二军将士家属以及魏博移民外,还将在直隶、河南、淮海三道招募移民,前往辽南屯垦。 初步计划是输送至少三千户河南移民、三千户魏博百姓,外加部分军士家人。安东府六县之地,明年要进入大发展时期,重点开垦荒地,完善水利设施,安置府兵,巩固边防体系。 这一切的一切,都需要足够的人口支撑。中原诸州,其他不敢说,至少在人口这方面,是可以解决很大缺口的。 “陛下,安东之发展,离不开登来青等地。”杨涉说道:“臣听闻,淮海道百姓对大力支持安东府发展颇有微词,认为纯粹是在帮外人。臣觉得,或该调整一番了。” “朕也早有此意。”邵树德说道:“过阵子就把安东府划入淮海道吧。无论从哪方面看,安东府最方便的联系对象便是登来青三州。” “陛下圣明。”萧符、杨涉一齐应道。 “其实,这些都是小事了。”邵树德站起身,说道:“朕真正关注的,还是各个工程。你等当自勉之。方城隘口的陂池,两处同时修建,先打好底子。待晋襄道完工得差不多了之后,便可以全力修建。” 邵树德,终究还是对这条道路耿耿于怀,还想继续尝试下水运的可能性,将来自长江中游地区的物资,通过带有升船机的运河,输往洛阳。 如果能够成功,那么将极大改变洛阳极其依赖河南的局面,开辟一处新的财源、粮源。 ****** 其实洛阳近郊早就张贴了告示,招募志愿前往辽东屯垦者,但效果不是很好。 这并不奇怪。因为前来洛阳定居的多为武夫、官员家人,这里生活条件也好,不愿意离开是正常的。 不过也不是没有例外。 这一日,随着大批契丹俘虏被押解至京城,很多人的心思便活络了。 南市旁边的一座酒楼食肆内,一群武夫模样的老头眼都不眨地看着楼下游街示众的契丹俘虏。 好吧,说他们是老头可能苛刻了。因为他们普遍四十出头的样子,不算小,但也真谈不上多大。 街道上传来了此起彼伏的喝彩声。 打胜仗,对洛阳百姓来说已经不是新鲜事了。但每次俘虏游街,依然让他们很是兴奋,毕竟都是闲得蛋疼的人啊。 押送俘虏的军士们也挺胸叠肚,意气昂扬,仿佛这场胜仗是他们打的一样。 “我等退下来后,各部似乎并未招募新人补齐缺额。”有人羡慕地看了一眼窗外,说道。 “是没有。”有人点了点头:“坊间有传闻,陛下可能会逐步减少各支禁军的军额,补起来没那么快的。” 每年都有老兵退伍,每年都有新兵补入。但今年有些不太一样,原本指望着自家子侄可以从军混口饭吃,结果禁军各部不再新招人了,这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武夫们长期一起厮杀,关系自然是极好的。时间长了,互相联姻再正常不过了。这样的情况发展几十年下去,洛阳禁军就会变成一支亲党胶固的部队。 朝廷显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