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返乡
长安,大启国都。
长安素有“八百里秦川”之称,文化底蕴极为深厚,历朝历代,多有以长安为国都者,统治者们对于长安古城,仿佛有着一种特别的向往之情。
启元殿外,石阶之上,傅道章手上捧着一道圣旨,苍老的面容上笑容可掬,显得很是得意。
眼下正是下朝之际,诸多大臣来来往往,其中有不少老臣,见了他,纷纷投来不善的目光。
自从启朝建立以后,定都长安,多有修缮,改正殿为启元殿,也就是文武百官上朝的地方。
傅道章年上四旬,发须皆白,一脸正气,乃是六部中吏部侍郎,掌管各地官吏的任免考核。
此时这位侍郎大人,可谓是满心的激动。
“傅大人,方才在殿上见你舌战群儒、力保此措,真是痛快!忍了这么久,也该给那帮老顽固点颜色瞧瞧,不然还真以为咱们是软柿子。”
工部侍郎郑召,眉开眼笑,当下来到他旁边与之并排而行,语态之间,也是觉得十分解气。
“郑大人慎言,须知祸从口出啊!”
傅道章朝着两侧望了望,轻声说道。
“怕什么!就是到了皇上面前,我也敢这么说!咱们的新政之法之所以失败,无非是因为他们的百般阻挠,要不然,岂会酿成如此恶果?”
郑召对此毫不避讳,忍耐不住心头之火。
“好在这回,这个‘以工代赈’的举措,算是得到了皇上的支持,傅兄不惜代价,保下此新兴举措,正是咱们一血前耻、扬眉吐气的好机会。”
说到这里,又不免神情激动,兴致勃勃。
“说起来,倒还多亏了慈航法丈,若不是他在皇上面前为我们说话,这道圣旨也请不下来!”
他微微颔首,显然对于郑召的话也很认同。
“皇上任命我为钦差,前往东阳郡传旨,对于提出此法之人给予褒奖,并宣召入京,即日便要启程,朝中之事,就有劳郑兄多加费心了。”
说到这里,似乎又想到什么,继而提醒道。
“尤其是清霜与寒月那两个丫头,我不在的时候,劳烦郑兄多加看护,免得又惹出祸来。”
郑召听罢,捋着胡须,哈哈笑了两声。
“我没记错的话,两位世侄女也及笄了吧!灵动一点是好事,一定是你平时管得太严了。”
傅道章苦笑一声,摇了摇头,不再多言。
“罢!你放心去,朝中有我及诸位大人,不会有事!现在最要紧的,是得让皇上看到成果。”
因为变法失败,致使朝廷内忧外患不断,皇上一怒之下,已经斩了不少贤臣良将,剩下的几位,也是常常被顽固派欺辱,提心吊胆过日子。
如今总算是有个翻身的机会,又嫣能错过?
“以工代赈”,此举措思想虽然过于超前,但干的都是有利于朝廷、有利于百姓的实事,当然前提是要上行下效,否则稍有不慎,便满盘皆输。
这是一次全新的尝试,甚至有助于内忧问题的解决,所以他才会联合几位大人,以死相谏。
……
七月,正是丰收之季。
转眼之间,已经过去了两个月。
官粮被盗的案子,早就结束了,可惜案犯全部自尽而亡,只剩下主簿大人,此人又嘴硬,一心求死,因此也没能审问出什么有利的消息。
不过有一个问题,却是弄明白了。
那便是他与庞正,原来是同族兄弟。
庞正本姓杨,名叫杨正,是主簿大人同父异母的弟弟,早年因为犯了大错,被驱逐出家族。
两年前回归长山县,建立起正气山庄,他们两个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有所来往,并且在这位弟弟的引荐之下,还顺利加入了他们的门派。
当得知弟弟自尽而亡,主簿大人悲痛之余,承认了自己犯下的罪行,随后在狱中触墙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