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隔壁班花暗恋我 > 看人只看后半截

看人只看后半截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看人只看后半截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是明朝文学家冯梦龙所编辑的话本集《警世通言》中的一则有名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杜十娘,是明朝万历年间的名妓。她在风尘中堕入烟花生涯,却久有摆脱烟花生涯、从良之志,有寻到爱情与人生归宿的强烈希冀。

七年后,杜十娘与貌似忠厚的李甲相识后,相恋相爱,她于是认定李甲就是值得自己信赖的人,并一步步地将终身希望寄托在李甲的身上。她先是设计考验李甲,然后再设计出资将自己赎出妓院。在杜十娘即将能获得一个女人的平凡而又正常的生活时,李甲却因承受不住家庭的压力和财富的诱惑,于是将她转卖给出资千金的盐商孙富。

面对这意想不到的变故,刚烈的杜十娘宁死不从,她愤然指斥了贪利忘义的李甲后,抱着价值逾万金的百宝箱同沉江底,以一死来表明她义无反顾的从良抉择,表明她对爱情与人格尊严的至死不渝的追求。这也是数百年来,作为文学形象的杜十娘,之所以赢得千万读者的唏嘘同情与怜惜的关键所在。如果说杜十娘仅是文学上的典型悲剧形象,难免有些虚假,那么,因从良而走向另-种为主流文化所认可结局的烟花女,是否真的存在过呢?答案是肯定的。历史上那些局限在才子佳人模式中的例子,自不待言。

苏东坡曾经在一-次宴会上,看到了时为歌妓的王朝云,被朝云的轻盈曼舞尤其是清新、高雅的气质所打动,于是娶她为妾,倍加宠爱。

当时,苏东坡写了历史上著名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这首诗,明的是写西湖旖旎风光,实际上还寄寓了他初遇朝云时为之心动的感受。

苏东坡在历史上,以性情豪爽、了无城府而著称。他常常在诗词中畅论政见,数次因得罪当朝权贵而遭贬。而在苏东坡的妻妾中,当数朝云最了解东坡心意。

有一天,苏东坡曾指着自己的腹部,向身边人发问:“你们有谁知道,我这里面有些什么?”

有人说:“文章。”有人答:“见识。’

苏东坡频频摇头。此时朝云笑答:“您满肚子都是不合时宜。”苏东坡闻言赞道:“知我者,非朝云莫属。

后来,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副使,之后再贬到广东惠州。朝云随苏轼到惠州时,才三十岁出头,而苏东坡已年近花甲。眼看主人再无东山再起的希望,苏东坡身边的侍妾都陆续离去,但是只有朝云始终如一,追随着苏东坡长途跋涉,翻山越岭到了惠州。在这期间,朝云始终紧紧相随,陪伴在苏东坡身旁,和他一起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朝云的坚贞,是他艰难困苦最大的精神安慰。苏东坡在惠州的生活,和朝云的爱情密切相连。

不料造化弄人,在惠州,朝云这样一位善解人意通情达理的女子,并没有陪伴老迈的苏轼走完他的人生之路,她因突染瘟疫,反而先离开了尘世。当时,朝云已是虔诚的佛教徒,她在临终前,握着苏东坡的手,念着《金刚经》上的偈语:“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表明了她对禅道的彻悟,以及对生死智慧的洞彻。

按照朝云的遗愿,苏东坡把她安葬在惠州西湖孤山南麓栖禅寺大圣塔下的松林之中。在这个僻静的地方,经常有阵阵松涛和禅寺的暮鼓晨钟相伴。后人在朝云的墓前修了一-座亭子,取《金刚经》的偈语意,名为“六如亭”,亭柱上镌有苏东坡亲自撰写的一副楹联:“不合时宜,唯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透射出苏东坡对-生坎坷际遇的感叹,更饱含着对红颜知己的羌限深情。

后来,虽经历史变迁,朝云墓和“六如亭”经后人多次重修,至今仍是惠州西湖的重要古迹,使不同时代的瞻仰者,得以来此凭吊,发幽古之思情,感慨系之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