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夭淡久,大器晚成
浓夭淡久,大器晚成
人到晚年固然有夕阳黄昏之叹,“岁寒尔后知松柏之苍劲”。但“老骥伏枥”,老当益壮”之雄心更显得辉煌。人的一生,没有精神追求,即使是正当少年,但颓靡自堕,又有何用?有精神追求和理想抱负,即使在老年却生机勃勃,又何来“徒伤悲”之叹呢?
戴震( 1723--1777),字慎修,又字东原,是ah休宁隆阜(今屯溪市)人。我国18世纪杰出的大学问家、思想家和教育家,尤长于考据、训诂、音韵,为清代考据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戴震的祖父和父亲,都是大字不识的小贩,养家糊口也很难。戴震稍长时,在乡从塾师学习。他十分珍惜学习机会,勤学好问,善于独立思考。戴震青少年时,家庭生活困难,他不得不放弃上学的机会,肩挑小货担,出外做些小买卖。在做小商贩的行途中,他一有机会就拿起书本边走边看,边看边诵,边诵边记。往往出门做一一回生意,他就要背诵数页书。就这样,他对《十三经注疏》了如指掌。
戴震生活艰辛,但总忘不了读书。后来,他随父做生意客居南丰,在这里他开始“课学童于邵武”。他一边教童蒙学馆以维持生活,一边努力读书,研究学问,故经学日益长进。20岁时,他结识了当时著名的学者江永,即受学于江氏门下。近40岁时,他才参加乡试并中举。从此,生活才有了些安顿。
尽管戴震成了举人,但在以后十余年里,却屡试不第,只好以教书为业。50岁时曾主讲于浙东金华书院,被钱大昕称为“天下奇才”,推荐给尚书秦蕙田协助修《五经通考》后会试不第,应直隶总督方观承之聘,修《直隶河渠志》。尔后又游山西,讲学于寿阳书院,修《汾州府志》和《汾阳县志》
乾隆三十八年( 1699年),清政府开四库馆,由《四库全书》总编纪昀等人引荐,奉诏人四库馆为纂修官。乾隆四十年,戴震已53岁,奉命与当年贡士同赴殿试,赐同进士出身,授翰林院庶吉士。他在馆校书五年间,除《仪礼集释》《大戴礼记》外,还校有《九章算术》《海岛算经》《孙子算经》《五曹算经》、《夏侯阳算经》等,对于中国古算学的恢复与发展做出了不少贡献。最后他因积劳成疾而去世,享年5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