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不养懒人理论
刚要急吼吼的告辞,去开矿。
结果还没等他抬屁股呢,又一道难题摆在了弘治的面前,让朱厚照再次坐稳。
顺天府府尹沈国光再提:“西城难民,越聚越多。每日粥场所需柴草粮食越来越多。官府已经有些力不从心了。”
五城兵马司指挥使赵冉也提出:“一日两顿,半饥半饱,已经有民怨升腾,臣请派禁军戒备吧。”
皇帝最怕百姓造反。
而这十万灾民若是在京师造反,那就真是天大的灾难了。
这时候,朱厚照不顾规矩的接口了“眼前赈灾,解决难民的办法,就是开设粥棚,但这只是治标,而且还有一个大弊端。”
这里是乾清宫,是皇帝的寝宫,不算正式办公场合,所以也没有人指责太子僭越胡说。
沈国光闻听朱厚照的说法,当时皱眉不悦:“难道皇上仁厚的举动,还有弊端?”
朱厚照点点头:“这弊端大了。尤其是我老爹——”
弘治瞪羚他一眼,这可不是自己父子聊天,这里有诸位大臣呢。
朱厚照明白,赶紧改口:“父皇太过仁厚,这种弊端必将无限放大。”
这就等于是当面指责皇帝的错了。
不要说子不言父过了,就是一个臣指责君错,也是大不敬之罪,事后也要被责罚的。
做为太子太师的王恕,当时就拿出来老师的威严:“太子殿下不可乱言。怎么能指责皇上的仁慈呢。”
弘治最喜欢别人指责自己的过错,然后加以改正。
所以,在集英殿,大臣挑弘治的毛病,弘治不但不罪,反倒时有褒奖。
朱厚照就先问了一句:“灾民滞留京师,为什么总是这么圈禁放粥,而不是以工代赈呢?”
见儿子询问,弘治就痛苦摇头:“百姓刚刚身受大难,我们怎么能坐视不管,却又役使他们呢,那是不仁啊。”
朱厚照就跳下床,背着手侃侃而谈:“父皇,您和在坐的诸位,都被这仁德二字拖累啦,孔老二真是害人不浅啊。”
看到儿子批评自己,更批评圣人,还把满朝大臣一网打尽,当时微怒:“不许胡说,难道做个仁德爱民的人,不对吗?”
朱厚照摇头:“我不是说做个仁德的人不好。我是说,在赈灾上,现在施行的这种仁德,就是害人,就是后患无穷,父皇,您这是好心办坏事啊。”
王恕一皱眉:“太子无礼。”
弘治就摇摇手,刚要替儿子辩解。
结果朱厚照却直着脖子道:“子不言父过,我是尊守的。但我爹是皇上,我是太子,太子谏言国事是职责,皇上纳谏太子提议也是职责。我们现在不是父子,我们是君臣问对,是不是爹?”
弘治嗤笑:“诡辩。”但却坐直了身子,端正了身子,拿出君臣问对的郑重。
儿子难得关心政治,这个当鼓励。
朱厚照就小大人般,走到了地中间,开始用后世的优越,教育眼前这群古人大贤。
而不知不觉,穿越者那种自带的优越感,和自信,就在朱厚照的身上勃发了出来。似乎是有形的。让人感觉平时吊儿郎当不着调的小纨绔,小叛逆,小无赖,似乎突然变了一个人。
变成一个充满自信的,一个沉稳的,有思想内涵的,与众不同的人。
弘治第一次发觉,自己的儿子果然与众不同。就那股自信和优越的高高在上俯视众生的气质,连自己都不如。
而群臣也被这太子展现的气势所折服。不由自主的端正了身子,开始认真聆听太子的言论了。
:“首先,这次灾害,为什么有大批江浙百姓向京师涌来?”
王恕不知不觉进入了君臣问对的状态,回答:“启禀殿下,在弘治6年的时候,就有过这一场灾难,也有大批灾民涌入京师求生存。当时皇上拿出了大笔的钱粮,救济了这些难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