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失礼的礼部尚书
大明末期,想让东林党流毒蔓延下的士族,捐点钱给朝廷,那就等同于开玩笑。
口口声声家国大义,到了出钱的时候家家贫苦,这是士族们从崇祯时期便养成的优良传统。
除了极少数士族中的清流,真能在关键时候,倾尽全力报家国外,其他都是扯犊子。
就拿清军入关后,大明各地志士此起彼伏的反抗来说。
基本上每一人,都是自己散尽家财,去组织兵马抗清。
比如历史上在两广即将沦陷的时候,瞿式耜散尽家财,向丁魁楚等永历朝廷大佬募捐征兵。
最终只剩下他散尽家财孤军奋战。
“哈哈哈,这事儿怎么能让陈老大人去干呢。”
何采奕这边,紧张无比,俏脸正色的提醒,成功把朱由榔给逗笑了。
陈子壮这位新朝的阁臣,三观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唯一的问题就在于,太过于理想化。
或者说,他们习惯于用儒学的标准,去看待各地与他们一样的耕读世家。
殊不知到了明末,儒学核心的内涵,在那些东林党士族传承中,只剩下“嘴炮无敌,谋利为主。”
正儿八经的去向士族世家募捐,那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滴。
带着何采奕从小土包上回到军帐,很快,随着朱由榔之前安排,分别传往漳州、潮州的两封军情信外。
一道升职加薪的圣旨,也草拟完成,并从平乐府这儿发了出去。
上谕:以查办“苏观生一案”之功,擢升李元允为新朝刑部右侍郎,加封锦衣卫参将…
七月十八,省府广州某处阴暗的牢狱内。
伴随着敲锣打鼓的闹腾,正在狠狠追查“苏观生同党”的李元允,满脸蒙圈的被下属毕恭毕敬从牢房中请了出来。
当听到朝廷吏部的使者,在众目睽睽下宣读这道升职的圣旨时,李元允这个曾经的纨绔子弟头皮悠悠一麻,险些没有栽倒在地。
半年之前,自己还是阶下囚。
身份上,也只是一名毫无功名的武夫。
可自从做出那个选择后,短短几个月的时间,李元允的官职,就如同坐火箭般上升。
现在已经是刑部右侍郎了,特么的按照朝廷的制度来说,这已经是正儿八经从三品的大员。
已经达到了被称作“朝堂诸公”的最低门槛。
心中惊涛骇浪,面上波澜不惊,走完流程接过圣旨、官服、印绶等物品后。
面对周围那些下属,还有朝廷通过科举,新履职的广州与刑部官吏们佩服的眼神。
李元允心头的苦涩意味更浓。
当日,朝廷急召之下,刚刚升官的刑部右侍郎李元允,快马加鞭不惜马力,赶赴潮州。
广州一带,那些对“苏观生一案”追查到底,进而牵连的东林党文官们,囚车排成浩浩荡荡队伍,追随着李元允的脚步,也向着潮州而去。
两日累死三匹马,顶着黑眼圈风尘仆仆的徐州军少将军到了潮州府城。
潮州大牢最隐蔽的地方,一群特殊的“罪犯”,很快被吊了起来,沾了盐水的皮鞭,舞动得噼啪作响。
七月二十四日,朝廷刑部的文书,通过已经普及开来的大明日报,登载了出来:
“我朝前礼部尚书张洵,主动向刑部自首,交代其有失礼之举,经刑部查证,情况属实。”
“特革去张洵礼部尚书一职,勒令其告老还乡~”
消息一经放出,登时由潮州开始,在两广各地引发了轰动。
许多因为这段时间以来,因为朝廷各项举措,搞得被间歇性遗忘的人,再度浮现在大众视野中。
张洵是谁,大家随便一打听,立马便想了起来。
此人出身广西梧州大士族张家,为崇祯年间的举人,受两广总督丁魁楚保举,出任广东德庆州知府大人。
年前十月,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