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他其实也充满恐惧
满城风雨的议论,甚嚣尘上的热点。
朝廷改制后的科举是乱政么?
“当然是,不伦不类的科举考试,违背了大明祖训,丝毫不顾礼仪廉耻,就连几千年前文圣他老人家,都愤怒得要掀棺材板了~”
这是潮州内外,大街小巷,那些以埋头攻读“经史子集”的士人,声嘶力竭的痛呼。
这一回,不只是潮州当地的儒生们,就连很多福建、江西等地避兵祸溜达到此的流民中的“纯正读书人”,都加入了捍卫儒学正统的队伍。
朝廷改制后的科举,到底坏在了哪里?
“简直就是祸国殃民,这种舍本逐末的科举,必然让朝廷大大小小的官员,都是不知仁义爱民的贪官污吏,百姓以后将会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不废除科举乱政,老百姓就会被贪官污吏加倍盘剥,民不聊生;朝廷就会打不过满清建虏,害得大家被屠城殃及…”
说起新科举之法的坏处,潮州内外义愤填膺的读书人头头是道,惹得听到他们说话的百姓惊呼不已。
朝廷改制后的科举有好处么?
肯定是有的,只不过民间个别想陈述优点的人,特别是朝廷第一次恩科初试,通过那些人中的优秀者,压根就没有发言的机会。
因为他们一出声,便会成为众矢之的。
瞬间沦为遍布大街小巷的儒生口中“不讲礼仪廉耻、德行败坏乃至不配为人的败类。”
永历朝廷这一次恩科,是真的把读书人群体,绝大多数都给得罪了。
大明祖制几百年的影响,儒教正统上千年的铺垫。
无论是寒门士子,还是士族群体,大家终其一生,在求学方面的追求,都在儒学上。
从儒学中寻找人生的真谛,从攻读经史子集中获得改变命运的机会。
现在朝廷忽然把科举改得,儒学不是重点了,不遭来激励的反抗才是怪事。
“天底下读书人这个群体,本就是最能影响民意的存在。”
“那些目不识丁的老百姓,其实真与牲畜差不多,一旦被他们视为智者、有见识的读书人,都发出同一种声音,那必然能凝聚出滔天的民意来。”
“而现在,只要科举乱政不改,这股民意很快便能形成民怨,就算是朱由榔那昏君,真有雄主之风又能如何?”
潮州夏家祖祠内,已经年逾古稀的夏康年,老脸上浮现几丝从未有过的红润。
这一刻,作为潮州当地最顶尖地头蛇的他,有着前所未有的干劲。
虽然身体已经老迈,但夏康年很明显的感觉到,自己的脑子与精神状态,又回到了意气风发的年轻时。
那是一种做出决定后,全力以赴,并且即将取得胜利的感觉。
其实仔细盘算,这一回,还是永历朝廷入主潮州以来,夏康年这个老狐狸,第一次亲自入场,与朱由榔扳手腕。
在这之前,他对于永历朝廷与朱由榔这个皇帝,都是以万无一失的防备为主。
不管是朱由榔初到潮州府城时候,抄“带路党”的家,还是浩浩荡荡的“国田买卖”,甚嚣尘上的“龙脉之议”。
可以说,老夏头对于朱由榔以及他成立的永历朝廷,有轻视、有质疑、有不屑、有不满。
但针对朝廷各项举措,皆是以“防守式”应对为主,以求最大限度能够保存乃至壮大家族势力。
这也是明末充满私心杂欲的东林党流毒影响下,士族世家一贯的行事风格。
若不是永历朝廷改制后的科举之法,真的动摇到了家族根基,夏康年是肯定不会选择出手的。
而第一次主动出击,老夏头便直接放出了最强大招。
甚至还在这种雷霆的攻势中,做出了对自己家族最大的保护。
一头撞死在潮州府衙门前的老儒生,是夏康年暗中挑拨的,那人是一名十足的迂腐之辈,虽与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