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明:朕登基以后 > 第192章:主官敲定

第192章:主官敲定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军机部“军事战略制定”的职能,乃是从大明传统的兵部中分离出来的。

其实兵部管理与军事相关的一切事务,这是为了集权,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首创。

在明朝以前,三省六部制度开始之际,朝廷关于军事上,其实分为两个部分。

即兵部负责征兵、军械粮草转运、随军民夫征调等事务。

而另一个机构则决定仗该怎么打,打到哪个地步。

唐宋时期,这个负责军事决策的机构,被称为枢密院。

枢密院的主官枢密使,权势也是堪比宰相的存在。

毕竟军事决策权集中于他,便相当于朝廷最为核心的权力,他占据了一大部分。

大明开国后,君权与相权的争斗,也就是君主专制制度,在掌控力极强的太祖朱元璋手下,开始走向终端。

这一时期君权完全取代了相权,君主集权专制体系,开始完全形成。

在朱元璋眼里,宰相可是自己集权的绊脚石,因此他直接取消了宰相。

与宰相权势差不多的枢密使,自然也不可能存在。

传统的三省六部,其实在朱元璋的步步为营下,“三省”已然是虚架子,六部才是朝廷真正运转的机构。

这也正是在明代读书人的眼中,担任一名正三品的尚书,便是仕途巅峰的原因所在。

当然,太祖皇帝废除相权,天子直接管理六部。

权力集中是集中了,可随之而来的弊端也凸显了出来。

最为直接一点是,王朝中大大小小的事,都得由皇帝来决断,除了朱元璋那种精力极为旺盛的工作狂之外,基本上很少有皇帝能扛得住。

而且就六部而言,在“三省”成为虚架子,各部职能笼统归类后,其实就已经出现运行不畅的迹象。

简单来说便是,权力被皇帝一把抓住了,当皇帝没有能力治理王朝的时候,六部根本不可能顺利的履行职能。

关键是,时代一直在进步,古老的农耕文明一直在发展,六部本身也存在不少问题。

在朱由榔看来,大明传统的六部,虽然表面上各司其职,在“内阁”的协调下管理江山,但过于模糊与庞杂的职能划分,最终导致的必然是整个管理体系的混乱。

其中影响最大的,便是兵部。

大明以前,兵部负责士兵征召训练、军事行动的后勤保障等。专门的军事行动,则有枢密院这样的机构进行决策,制定战术规划。

到了如今,兵部把有关军事行动的一切,都囊括进去了。

看似这个部门权力变大了,实则是大明整体的军力,军队的执行力与作战力,都出现了严重的倒退。

毕竟让管征兵的,同时去负责制定作战计划;让管粮草辎重的,去带兵打仗,这明显就是不科学的制度。

再加上兵部,在朝廷内本身就是一个文职部门,大明祖制又有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传统。

所以最终必然导致,在这个本应该是军事专业人才做主的衙门内,坐镇的都是一帮文官,还得是通过科举,考取了功名的文官。

这种情况下,除了诸如袁崇焕这样的,在军事方面天赋异禀的文官,能挽救明军颓势外。

大明后期,军事作战的节节败退已然无可避免。

兵部,以及兵部以上,制定策略的内阁,都缺乏专业人才。

光靠读了些古旧兵书的半吊子们,聚在一起商量出战术计划以及统兵人选来,本身就是“外行指挥内行”的扯淡操作。

朱由榔设立军机部,目的就是让日后明军作战,有专业的决策机构。

老实说,军机部这个“作战参谋部”的出现,其实是明清时期历史发展的必然。

历史上满清入主中原后,清廷延续大明旧制,就算在最为强大的“康乾盛世”,对外作战平定叛乱等,依旧比较乏力。

也正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