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明:朕登基以后 > 第178章:重建管理体系

第178章:重建管理体系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针对广州一系的圣旨,只字不提他们勾结海匪,意图谋害皇帝这样的“人神共愤”大罪。

反而只是盯着苏观生作为隆武朝阁臣,对自己这个继承大统的皇帝“不拜不觐”这样的失礼之举。

在礼法森严的大明,失礼可是很严重的事。

特别是对于朱由榔这个皇帝,臣子没有礼数,足以被扣上“大不敬”的帽子,打入诏狱等候发落。

关键是“大不敬”这个罪名,完全就是抽象的存在,属于很明显可大可小那种。

往小了说,丫的这根本就不是个事儿。

比如大明嘉靖时期,海瑞那家伙不管是上朝,还是写奏章,基本上十次有九次,都在指着皇帝老儿的鼻子痛骂“昏君”。

大不敬的罪,海瑞一辈子都在犯,也不见他有啥大事。

而往大了说,此罪又是完全能置人于死地那种。

比如自古而今历朝历代的“礼数”上有规定,“仰面视君等同刺驾,可当场格杀”。

好家伙,只是抬起头正眼看一下皇帝,有与皇帝平起平坐的意思,便有掉脑袋的风险。

更别提苏观生这家伙不讲礼数,作为一朝三品阁臣,不拜不觐新皇帝了。

关键在于,此项罪过,就算是往最大的方面去深查、去拼死追究。

最多不过苏观生杀头抄家的下场。

三族尚且追究不到,更别提他那些门生故旧,以及依附于他的士族世家了。

甚至就连广州那位唐王朱聿鐭,朱由榔都非常贴心的给他安排了任务,即他作为“第一钦差”,督办苏观生大不敬一案。

藩王参与彻查大臣的案子,可是大明源远流长的传统了。

特别是开国太祖朱元璋,更是摆出一副谁也信不过,只信自己家亲戚的架势。

这番安排有先例可循,瞬间也把朱聿鐭这个隆武皇帝的亲弟弟,跟苏观生划清了界限。

而且人家朱聿鐭至今为止,都没有明目张胆的自立为帝,甚至连“监国”都没干。

从道义上来说,他还是大明尊贵无比的王爷。

让他参与彻查前朝阁臣的案子,再合适不过了。

简而言之,对于广州一系的谋划,朱由榔目标异常明确。

那便是自始至终,只专门针对苏观生一人,其他不管是唐王朱聿鐭、还是那些与苏观生没啥关系的地方官,还是朝廷“很信赖”的肱骨之臣。

如此一来,就算苏大学士想搞困兽之斗,与朝廷拼死一搏,恐怕也难以获得广州君臣全力以赴的支持。

因为朱由榔清清楚楚的,把他和其他人区分开来。

“禀陛下,此番前往广州,已集合破虏军三个团,总共九千人马。”

“同时李元允大人所带领的,专门办理此案的军屯司干吏三百,也准备就绪。”

大厅内,对于朱由榔正儿八经的问话,王九直奔重点回答道:

“大队人马,今日便可出发。”

“末将麾下的斥候人员,将随着各地军屯司的调动,一并进入惠州、广州各地,建立起两广的情报网络来。”

此番进军广州,缉拿苏观生归案,朱由榔做了很多方面的准备。

军事上,以目前在潮惠二州之间,经营揭岭防线的“得意门生”李千为主将,再加上破虏军三个团的兵力,军力部署直接达到了一万四五。

这样的阵容,还有火绳枪之利,就算苏观生真如历史上那般,雇佣上万人的海盗,也不足为惧。

除此之外,潮州各地已经推广开来的“临时衙门”军屯司,也开始配合行动。

朱由榔要做的,正是将即将纳入自己治下的地盘,驻防屯守,确保朝廷对各地的掌控力。

而王九这个名副其实的斥候头子,则是与军屯司一起,将两广各地的情报点给建起来。

初步搭建属于朱由榔的情报网络。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