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长社之战(二)
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随着自己势力的不断膨胀和地位的相继上升,董卓已经不在满足于自己只是边远豪强的名分,他觉得自己需要更加广阔的政治空间,来施展自己的远大报复,于是,他开始进一步蓄积力量,伺机展。
不久,由于东汉朝廷急于解决西羌反复无常的问题,这对于董卓来说,自然便成了一个极其重要的展契机,西羌问题一直是东汉政府最棘手的民族问题:自汉安帝永初二年(公元1o8年)开始,羌人就不断动起义,波及的范围相当大,持续时间也很长,令大汉朝廷颇为头疼。
到了汉桓帝年间,西羌问题不仅没有得到丝毫平息,反而声势更加浩大,羌人不堪忍受汉朝地方官吏对他们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不断杀死汉人官吏,侵占州县。而面对羌人的反抗,积贫积弱的东汉政府根本就无能为力,只得求助于地方豪强,想借他们的力量来缓解日益严重的西羌危机,当时,深知董卓底细的陇西地方官吏便极力向朝廷推荐董卓,这无疑给董卓创造了一个展势力、满足他的贪欲和野心的良机。
汉桓帝永康元年(公元167年),董卓受命担任羽林郎,统管元郡(汉阳、陇西、安定、北地、上郡、西河)等地的羽林军,时间不长,他便升为军司马,跟从中郎将张奂征讨并州一带反叛的羌人,在这次征战中,董卓极力表现自己,充分挥出自己勇猛强悍的优势,纵横冲杀,左右开弓,由于战绩突出,因功迁升为郎中,后来又因功升迁为广武(今山西省代县)令、郡守北部都尉(统治四川省纹川县西南大部分地区的官名)、西域戌已校尉(掌管西部各民族事务的官名),到如今,他已经成了洛阳左近的河东刺史,手下拥有一支两万人的汉羌混编大军,威震西凉的数十万羌人。
得到朝廷迁自己为中中郎将,同时征调自己前往颖川,协助朱儁带领的北军平定当地的黄巾军之乱的命令之后,董卓深知这又是自己的一个机会,于是马上整肃大军,只是他还留了个心眼,并没
有将自己的两万大军全部带上,而是留下了一万人,只带了剩余的一万人前往颖川,他想的是要是万一自己失败了,那这一万人还是自己的资本,免得到时候自己因为吃败仗丢了官,真的变成一无所有了。
但是一万大军在人数上还是太少了,因此董卓也以朝廷征兵的名义,在当地强行拉起了一支由地痞无赖、无业游民等组成的另一支近万人的队伍,这样加起来,他出征的大军也有两万人了,把河东剩下的一万人交由自己的亲弟弟董珉带领,然后董卓带着自己拼凑起来的两万大军,浩浩荡荡的奔赴颖川。
一路之上,这支杂牌军是见什么抢什么,搞得沿途百姓家中鸡飞狗跳,不得安宁,只是董卓并不去制止,反而纵容部下,看到大人都不反对,那些刚刚加入的地痞无赖更是有恃无恐,变本加厉的盘剥百姓,还美其名曰是百姓支援大军平叛。
由于有了这些人的加入,董卓部下原本的一万骑兵也没法快行军,只好跟着他们一起,慢慢悠悠的向颖川进,大军经箕关、河内后渡过黄河,然后按照探子传回的消息,董卓得知黄巾军正在围攻长社的朱儁,董卓暗道这真是天助我也,有朱儁的四万北军,加上自己的这两万人马,五六万的黄巾军何足道哉,因此马上传下命令,大军加快行军度,直扑长社而去,只要这次消灭了长社的黄巾军,自己一定重重的赏赐部下。
早就听说董大人出手大方的那些杂兵便如打了鸡血一般,开始玩命的向长社奔跑,居然冲到了那些骑兵的前边,令董卓不禁为自己的领兵才能暗暗叫好。
只是黄巾军中的渠帅并非都是些只知道舞枪弄棒的武夫,这颖川黄巾军的渠帅波才便是一员颇有计谋的大将之才,也因此他才能在与朱儁率领的北军一战时,取得歼灭北军士兵近万的大胜。
虽然波才一直在指挥手下的黄巾军士兵攻打长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