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武侠修真 >醉吟江山 > 第一百七十八章 科举打算

第一百七十八章 科举打算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给我命题文章,从儒典经学中随便抽出一句让我硬凑写文章,那我可写不来,也不喜这口,兴趣没有,自然就写不好。”

他此时在找着借口为自己敷衍,真实理由,当然是学校语文课本里没有那么多宋代名篇,自己只记住那么多。

“嗯,老夫知晓了。”韩熙载心中一动,他已经想好了,自己回京复官,应该选择六部中哪一部的侍郎。

苏宸则有些莫名其妙,心想你知晓也没有用啊,府试的秋闱和省试的春闱,那得真考这些才行啊!

韩熙载此时说道:“你回去安心复习准备即可,离着中秋之后的春闱,还有四个月,多练一下写莲花、写游记的文章,其它方面,由老夫想法子。”

“咳咳!”苏宸闻言干咳了几声,心想这韩侍郎,准备要出考题是怎地?

不过,南唐的科举的确比后世要简单一些,只考诗词和文章的才华,不像宋明时候要写策论了。

当然,比起宋明,唐代的科举就更难了。因为唐代录取人数极少,科举考试分为六个科,明经科、进士科、明法科、明书科、明算科、秀才科,其中明经科和进士科侧重考察四书五经的掌握理解程度,后面其他四科则是供某些方面学有专长的人士开设,而且经常不举行,流于形式。

因此,明经科和进士科,也是唐代绝大多数读书人选择报考的两科。

明经科考题分为三部分:帖经、口试、时务策。前两项考察考生对四书五经的熟悉程度,会死记硬背即可过关。

“时务策”才是真正的难点,侧重考察察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水平。通常明经科的策论有三道题目,针对当时社会面临的各种现实问题出题,让考生拿出解决办法,可能是一个案子如何审理,抑或是一个经济难题,也可能是一个军事难题,还可能是一个外交困境。而进士科的“时务策”是五个题目,比明经科还要多两道。

就是李白、杜甫来了,也是屡次落地不中,可见其难度。

在《全唐文》中详实保留了唐朝历年“时务策”部分题目。其中有一道是:“有征无战,道存制御之机;恶杀好生,化含亭育之理。顷塞垣夕版,战士晨炊,犹复城邑河源,北门未启……夫春雪偎阳,寒蓬易卷,今欲先驱诱谕,暂顿兵刑,书箭而下蕃臣,吹笳而还虏骑。眷言筹划,兹理何从?”

大致意思是:国家面临边境危机,必须要用兵打仗。但百姓和战士们都厌恶战争带来的杀戮与损失,态度消沉。面对敌国挑衅,是应该不计一切代价以武力还击,还是尽力避免战争,委曲求全以谈判解决问题?请问你会拿出两全其美的应对之策?

对于一个在书房中长大的年轻书生来说,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没有任何实际治国用兵经验,回答这样深奥庞杂的现实问题,实在是勉为其难。连诗仙诗圣都过不了关,也就不难理解了。

南唐的李璟、李煜在位期间,改革了科举内容,他们两人本书就是爱好诗文辞赋的君王,对那些什么“帖经、口试、时务策”都兴趣不大,他们也不想空谈国际形势,因为南唐只求稳定而已,为了减少读书人科举难度,便提出了以诗词和文章来取士,选拔他们喜欢类型的进士。

“那晚辈告退了。”苏宸拱手告辞。

韩熙载挥了下衣袖道:“回去吧,记住老夫今日的话,安心备考府试,你在学府的生徒身份,老夫会让人帮你办妥,只要秋闱时,参加考试就行。”

苏宸表示谢意道:“那就多谢韩老了。”

他心中暗想,只要能考,我就能原文给背出来,当个文抄公,可以走个捷径。

“呵哈哈,只要你能高中甲榜,也不枉老夫这番运作了。”韩熙载轻轻一笑,今日能够说服苏宸参加科举,博取进士出身,已经算是实现不小的算盘了。

“晚辈尽力!”苏宸再次拱手,然后退出了书房,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