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收复鲁省4
高万艾和风光率领百万大军直奔第一个城市安泰市,因泰山而得名,“泰山安则四海皆安”,寓国泰民安之意,城区位于泰山脚下,依山而建,山城一体。
境内的泰山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有“五岳之首”、“天下第一山”的美誉,常住人口五百四十多万。
泰山被古人视为“直通帝座”的天堂,成为百姓崇拜,帝王告祭的神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说法。
自秦始皇开始到清代,先后有13代帝王依次亲登泰山封禅或祭祀,另外有24代帝王遣官祭祀72次。山体上留下了20余处古建筑群,2200余处碑碣石刻。
封禅,就是那些踌躇满志,坐拥江山的君王,天下一统后登封泰山,彰显“君权神授,奉天承运”。
向天上汇报,凡间在他管辖之下的文治武功盛况。无论哪朝哪代,拥有一定功绩,为大家熟知的帝王才有资格封禅。泰山封禅,也代表着无上荣耀。
据儒家说法,自古以来只有“受命”帝王或盖世英主,才有资格举行封禅大典。
连春秋霸主齐桓公都没有资格封禅泰山,可见,想举行风风光光的封禅仪式,并不是每一位帝王都能做到。
不同于秦始皇嬴政的强行登顶泰山,汉武帝刘彻是古往今来,将封禅仪式举行的最为完美,又合乎天意的帝王。
封禅泰山并非是件易事。诸如唐太宗李世民这样的英才明主,都不敢轻易封禅。
足以证明这项典礼仪式,背后隐藏着复杂而深刻的政治逻辑,其还有诸多迷信色彩。
古代帝王之所以选择“东岳泰山”作为封禅场所,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首先,是东岳泰山的地理方位特殊,泰山位于五岳中的东方,被称为“东岳”,而东方是太阳升起的地方,因为东方是生命之源,希望和吉祥的象征。而古代中国先民又往往把雄伟奇特的东岳视为神灵,把山神作为祈求风调雨顺的对象来崇拜,于是,地处东方的泰山便成了“万物孕育之所”的“吉祥之山”、“神灵之宅”。
受天命而帝王的“天子”更把泰山看成是国家统一,权力的象征。为答谢天帝的“授命”之恩,也必到泰山封神祭祀。
泰山崛起于华北平原之东,凌驾于齐鲁平原之上,东临烟波浩淼的大海,西靠源远流长的黄河,南有汶、泗、淮之水,与平原、丘陵相对高差1300米,形成强烈的对比,因而在视觉上显得格外高大的节奏感和“一览众山小”的高旷气势;山脉绵亘100余千米,盘卧426平方千米,其基础宽大产生安稳感,形体庞大而集中则产生厚重感,大有“镇坤维而不摇”之威仪。
所谓“稳如泰山”、“重如泰山”,正是其自然特征在人们生理、心理上的反映。
古代皇帝作为“天子”,那么很自然就会选择到泰山,去向上天“汇报工作”,也就是举办封禅活动。
总的来说,封禅仪式深刻地反映了华夏封建王朝的政治文化,皇权在长达千年的不断演变中,始终地位稳固。
对于封建统治者而言,他们迫切地希望通过封禅仪式,达到君权神授的动机,向世人宣告自己多么英武。
“在德而不在封禅”。依现代人的观念来看,只有依托完善的法律法规,与一定的智慧,才能治理好整个国家,而并非什么天意。一个朝代的兴亡更迭,与虚无缥缈的天意不存在联系。
儒家文化其中有可取之处,封禅泰山仪式则属糟粕。所谓的“正统君王论”,只是那些古代统治者自欺欺人的幌子罢了。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才延续了十五年,就因为暴政不得人心,死后导致农民起义遍地爆发,推翻了秦朝。
可笑的是二千多年后的今天居然有人歌颂赞美秦朝,这个丧尽天良的朝廷。秦朝统一后大兴土木,横征暴敛,苛捐杂税,严刑峻法,百姓苦不堪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