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英雄建功五坡岭
诗曰: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
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
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嗟予遘阳九,隶也实不力。
楚囚缨其冠,传车送穷北。鼎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阴房阗鬼火,春院闭天黑。
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一朝蒙雾露,分作沟中瘠。如此再寒暑,百疠自辟易。
哀哉沮洳场,为我安乐国。岂有他缪巧,阴阳不能贼。顾此耿耿存,仰视浮云白。
悠悠我心悲,苍天曷有极。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文天祥《正气歌》
宋末,
公元1278年12月,
潮州陈懿、刘兴怀恨文天祥诛杀之仇,暗中勾结元军,欲引张弘范、张弘正兄弟攻潮阳,张弘正、王惟义率五百轻骑星夜奇袭五坡岭宋军营,宋军准备不足,随从慌乱。
“按照刘兴那厮的情报,文天祥必是在这里,弟兄们,我们升官发财的机会来了!”王惟义道,身边一百余名轻骑轻声应和,马衔环,蹄裹棉,在树林边缘停留。
这王惟义乃是何人?乃是元军一千户,在京城时即与张弘正交好。且说大元铁骑横行南北,元主忽必烈举国二十万兵,登台拜将,伯颜为大元帅,张弘范为副元帅,张弘范乃是张柔第九子,熟读兵法,深谙世事,其十一弟张弘正更是自小习武,随兄长出征南方。过于顺风顺水的元军在江南遇到了文天祥、张世杰等人的顽强抵抗,伯颜大军被阻广东路,张弘范则领五万余人绕道,欲偷袭文天祥。
由于叛贼陈懿、刘兴二人将宋军兵力分布全盘托出,张弘范大喜,即刻率大军前往五坡岭,张弘正献计,率五百轻骑星夜赶往五坡岭捉拿文天祥,王惟义见状,
“这等功劳岂能让正兄独享?”
王惟义请命也要一同前往,张弘范应允,二人临走时,张弘范坐中军帐,只淡淡说了句:“宋军可杀,莫为难文天祥!”
二人兵分两路,各带二百五十骑,从东西两路马不停蹄赶往五坡岭,却是王惟义先到,“他不知因何事耽搁,倒使得我拿这一功劳!”
遂叫身边人各种杂草树木乱砍,造出声响,王惟义一马当先,“活捉文天祥!”口号喊得震天动地,宋军兵马不多,大部都随张世杰抵挡伯颜大军,谁料想这绝密地界能被元军得知?
“丞相,快随我等杀出重围,我拼死也要护丞相前往张元帅处!”文天开道。
且说这文天开乃许何人也?昔日文天祥的父亲文仪文老先生在乡里曾经救助一个身怀六甲的妇人,这妇人难产而亡,文仪留遗子,视如己出,取名文天开,小文天祥十二岁,后宋末世道纷乱,文天开熟读兵法,操练武艺,不出数年,文天开已武艺超群,后文天祥军中缺人,文天开召集乡里青年数百,投奔文天祥,大小战几十,立下战功无数。
文天祥道:“今日之灾,我早已预料,贤弟啊,张弘范此番前来誓要取我性命,我若随你逃走,我二人行走不远,定被人捉拿;你可随手下化妆成元军,从五坡岭东南处突围而出,日后再寻良机。”
文天开大惊,道:“丞相何故出此言?哨兵没有探听到元军动向,证明元军此番前来人数并不多,我们定可以逃脱出去!”
“当啷”,一把宝剑扔在文天开面前,文天祥拂袖背对,“贤弟啊!元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