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诸位圣贤的稿费
工哪里引起了巨大的轰动。至于涨薪之事,已经没人在提了。
事情既定,天色已晚,留在现场也没什么必要,顾老爷吩咐总号的掌柜们留下和各店雇工商量筹建救助会的事宜。然后他便带着陆挽和子女侄儿乘马车回家了。
回顾府的路上,顾大少爷先把今天买的倭刀递给陆挽,道:“咯,送你的。”
陆挽也不客气,接过后说了一声“谢谢”。
顾大少爷今天在会场越听越糊涂,现在憋不住问陆挽道:“要是按你说的,我家各处产业好像都不怎么赚钱,那开它干啥?”
陆挽笑道:“怎么会不赚钱呢?”
顾大少爷惊奇道:“你刚才在会场当着那么多人算的?难道有假?”
顾家产业的商业布局是经过顾老爷深思熟虑的,背后都是有内涵的。顾家主营以丝、瓷、茶为主,兼营粮、书、脚行等等。其中用意不是一句话两句话能解释清楚的,陆挽懒得说,便望向顾老爷。
顾老爷没办法,陆挽不想替自己教孩子,他只好自己解释道:“傻孩子,每个店都有它的存在意义,也有它的牟利之道。
先说粮店。俗话说家里有粮,心里不慌。咱家人虽然不多,但是号上雇工多啊。咱得有点存粮,遇到粮荒才能保证各处产业稳定运行。再说粮价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比如节日附近,年底开春,粮价会上涨不少,粮店也不少赚。
咱家往来货物众多,全靠别人家运输,一来容易被人拿乔,二来如果别家脚行忙不过来,容易耽误运期。所以这脚行也不得不备。
咱家丝绸虽然以收购为主,但是自己家有个作坊,方便计算成本。咱家自有的作坊主营是技艺要求高的高档品,这样不管技术和质量咱家都能把控。而且自家制作的成本低,比外面收购的还是要赚的多。比如外面收购的生丝售价五到七厘,咱家自纺的成本只有四到五厘钱。
不过自产越多,成本和风险就越大,一旦销路不畅,就会造成大量产品积压。随之而来会产生更多的问题,所以低档品咱家还是以收购为主。
至于书坊,一来可以沾点文运,二来可以多结识一点读书人,对咱家总是好的。
。。。。。。
瓷器最可惜,材料、配方、烧造技巧缺一不可,想烧出好瓷太难了。我家只能全部从浮梁采购。”
顾氏二子听得似懂非懂,顾老爷话话里东西太多,一时无法消化,只能连连点头。
顾大小姐心中却另藏疑惑,问陆挽道:“陆大哥,按你今天的算法,很多工种好像都工不抵薪。但是各处铺坊却都有盈利,这是什么缘故?”
(本章完)